最近,一位豆瓣用户因评价一本书“机翻痕迹太重”,被举报到了学校。
涉事图书为《休战》,该书是乌拉圭作家马里奥·贝内德蒂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书的译者为韩某,他曾在西班牙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西班牙艺术史系读硕士。3月16日,豆瓣用户高某给《休战》打了两星后评论道:机翻痕迹严重,糟蹋了作者的作品,还是老话,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17日,韩某本人发帖,表示作为非科班出身的译者,愿意虚心接受所有人的意见,但“机翻”属于职业道德问题,如此说法近乎人身攻击。随后,韩某好友的网友A直接将高某举报到学校,27日上午,给差评的网友“经批评教育后”道歉。
实话实说,这是非常不堪的一幕,毫无文化人应有的体面。知识界不是“杀伐斗狠”的饭圈,如果没有面对批评的心态,实在不适合公开出版作品。须知,任何一个正常的知识界生态,必然存在相互评价,所有人在这个过程中切磋交流,共同成长。
一句“机翻痕迹严重”,是不是人身攻击,是不是一个严肃的行为定义,恐怕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不过平心而论,“人身攻击”的门槛也不能太低,否则知识界的批评也实在无法下嘴了。当年苏轼评价黄庭坚的书法是“死蛇挂树”,黄庭坚评价苏轼的书法是“石压蛤蟆”,看着也挺像人身攻击的。但二位书法家都是哈哈一笑,付诸笑谈,这才是文化人该有的雅量与心态。
翻译者和举报者网友A若觉得人格遭受侮辱,建议走法律程序为妥,由法律清晰认定一下,“机翻痕迹严重”到底是不是人身攻击。文化人较真,也应该有体面的姿态。
举报到学校的操作也令人迷惑。似乎在举报者看来,评价作品“机翻”是学校该管的事。但学校不是个筐,什么都能装。举报到学校能有什么目的呢,请学校评评理?来给翻译定定性?恐怕都不现实,唯一可能的是借由学校来“管管”这位评价者。
脱离文本,脱离基本学术讨论的规范,而从作者所在单位作为切入点让评价者禁声,倒更像是一种精准的“人身攻击”。
如今,因为事件发酵,大量网友到豆瓣给该书打出一星。迫于无奈,豆瓣已经关闭了该词条,不显示评分和评价。这个结局令人遗憾,但可能也是这一地鸡毛“最合适”的结局了:既然译者对负面评价如此敏感,那么舆论也只能干脆抛弃评价的坐标系,让这本书彻底沦为在学术讨论中销声匿迹的作品。
从这个角度也能明白,为什么文学作品等需要开放评价。评价固然会包含差评,甚至泥沙俱下,故意攻讦的也不少,但唯有开放评价,才能让一部作品的价值在讨论中被最终定义。拒绝受众,一部作品便不能称其为作品了,只不过是孤芳自赏的玩物。
更令人遗憾的是,在译者发文表示不满时,也有不少其他译者来声援,直斥这种动辄说“机翻”的行为,这也体现了一种小圈子心态的狭隘。文化这个词本身,就意味着一种开放、包容、理性,和动辄抱团、敌意是天然相悖的。也希望他们能明白,在小圈子利益之外,还有公道是非;在自己“舒服不舒服”的主观感受之外,还有广大读者“喜欢不喜欢”的评价权利。
在这场关于翻译水准的争论中,几乎没有看到有价值的意见,充斥的都是情绪化的表达。文化讨论,不应该沦落到这个层次。也希望文化工作者能引以为戒,别再出这样的闹剧与笑话了。
近日,十多头原本栖息在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的野生亚洲象走出丛林,北上迁徙数百公里,不仅引发中国人“全民观<[详情]
近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公布,对如何加强主要领导干部和领导班<[详情]
6月10日,全国乡村振兴系统建设和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详情]
想整形,却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钱——针对这样的需求,部分金融机构和第三方医美机构合作推出“医美分期”“医美贷<[详情]
满足多样食物供给、提供良好生态环境、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乡村之于社会的价值所在,保障食物安全、生态安全、文<[详情]
光明网评论员:虽值高考季,“正黄旗大妈”仍成功凭一己之力在魔鬼数学、高考作文等热议话题中拿下一席之地。<[详情]
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进行公开通报。其中,甘肃省榆中县不顾实际使用大额<[详情]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继精准脱贫精准扶贫后,针对我国城乡发展的实际状况而做出的伟大战略部署。 党的<[详情]
“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农户是我国农业经营的基本单元,在农业格局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党的十九大报告和<[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