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0年8月下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问题》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提纲挈领,以点带面,深入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和鲜明特色。人民网理论频道节选其中篇章连载,以飨读者。
坚定文化自信不能止步于坐而论道,必须体现在文化自强的行动上。作为文明大国、发展中大国、社会主义大国、负责任大国,中国要立足自己的实际,正确看待自己的文化,正确对待别人的文化,走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建设具有强大吸引力影响力、强大活力创造力、强大实力竞争力的文化强国。在推动文化发展的实践中,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坚持不忘本来。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有其既有的传统、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就会丧失文化的特质,文化自强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于当今中国来说,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中华文化安身立命之“本来”,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与时俱进地弘扬,使其惠及当代、泽被后人。那些数典忘祖、蔑视传统、告别革命、躲避崇高、消解经典、搞历史虚无主义等做法,是十分有害的。当然,不忘本来决不是自我封闭、画地为牢,而是要立足新的实践、顺应时代潮流,推陈出新、守正出新,科学梳理、精心萃取、创新创造,不断发扬光大。坚持不忘本来,这是历史的结论,也是现实的必然。在新时代,我们只有不忘本来,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想文化中辨析主流和支流、区别先进与落后、分清积极与消极,有效引领各种社会思潮、抵御腐朽文化影响,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坚持吸收外来。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与世隔绝,都需要从其他文化中汲取养分。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考验着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越是自信,就越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越能够在同外来文化的互动交流中得到丰富发展。广泛吸纳、融汇一切外来优秀文化成果,是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实现文化自强的必然要求。中华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历久弥新,就在于它具有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传统。开放包容不是盲目崇外,兼收并蓄不是照单全收。要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不断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每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有其赖以生存的土壤,都有其发挥作用的条件。离开一定的历史条件、社会环境,文化的价值和作用也必然发生变化。同时,外来文化也是形形色色、五花八门、良莠不齐、优劣并存的。我们在对待外来文化上,一定要有分析、有比较、有鉴别,做到辩证取舍、择善而从。如果不加鉴别、好坏不分,甚至把糟粕和垃圾当作宝贝加以引进,就会贻害无穷。那种对西方文化“全面拒斥”或“照单全收”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吸收外来文化,贵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重在实现中国化、本土化,通过转化再造,使之在中国的土地上开花结果。
坚持面向未来。任何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都要接受未来的审视和检验。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登高望远,以前瞻的眼光和思维未雨绸缪、抢占先机。一方面,要洞察世界发展大势。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世界更加关注中国,也更加关注中国的文化发展趋势。更值得重视的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传播格局深刻变革,互联网成为文化发展的最大变量。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掌握了时代主动权;谁在网络文化的发展上抢得先机,谁就能占领文化的制高点。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9亿多,居全球第一。这为我们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建设文化强国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尤其是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文化生产力进一步解放,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迅猛发展,文化市场之繁荣,文化产品数量之多、品种之丰富前所未有。这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资源和宝贵财富。我们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牢牢把握世界发展大势,顺应信息化时代潮流,进行新的文化创造,实现文化自强。(注:本文系该书第十章第一节部分内容)
近日,十多头原本栖息在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的野生亚洲象走出丛林,北上迁徙数百公里,不仅引发中国人“全民观<[详情]
近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公布,对如何加强主要领导干部和领导班<[详情]
6月10日,全国乡村振兴系统建设和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详情]
想整形,却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钱——针对这样的需求,部分金融机构和第三方医美机构合作推出“医美分期”“医美贷<[详情]
满足多样食物供给、提供良好生态环境、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乡村之于社会的价值所在,保障食物安全、生态安全、文<[详情]
光明网评论员:虽值高考季,“正黄旗大妈”仍成功凭一己之力在魔鬼数学、高考作文等热议话题中拿下一席之地。<[详情]
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进行公开通报。其中,甘肃省榆中县不顾实际使用大额<[详情]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继精准脱贫精准扶贫后,针对我国城乡发展的实际状况而做出的伟大战略部署。 党的<[详情]
“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农户是我国农业经营的基本单元,在农业格局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党的十九大报告和<[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