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农村办理丧事,国家、地方要不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想要农村自己去从简,还真的不太现实。为何说得这么肯定,今天就和大家说说肯定的理由。
家家都有人情世故,农村人看待丧葬问题,一直读看得比较重,攀比心也愈演愈烈,让很多人没钱,借钱都要去办,别人办得怎么样,丧礼也要办得怎么样,使得内心矛盾,又在挣扎。
在农村里有很多的老人,家里子女好几个,外面的人看来,子孙满堂,老人好福气。是不是真的有福气呢?能动就有福气,不能动,躺在床上几年不能动试试,“久病床前无孝子”,抱怨比平时讲话还要多。
还有,老人的子女多,很多都是轮月供养,能够动,生活能够自理,只需要给点吃的怨声还少一点。要是老人卧床不能动,要端茶倒水,接屎端尿,出不了几个月,子女都要厌烦,巴不得老人早点去死。
但是很多老人活着不直半文钱,要是去世了,那脸色就360度大转变,歌舞、军鼓等等,最少都是大事操办三天。而这三天的开销,可能有些家庭几年得收入的总和。
很多人都在说从简,但是这从简的没有一个定性,更没有一个标准,这使得没钱的跟着有钱的后面跑,行成了一种非常严重的攀比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