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儒家礼教虚留其表的方面有很多,“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与此观念相密切的丧礼风俗是极其没有意义的恶俗,虽说现在处于号称文明科学的时代,但有些地方,特别是农村依然是实行土葬,城市虽然不土葬,但还是能看到为死人请吹手队,大吹大擂的搞热闹,作纸糊的东西让死人到另一个世界使用。笔者最近就在农村老家参加一场愚蠢的无聊的葬礼活动。
我国目前为止仍是家庭、伦理、人情式的社会,同宗同族的人要有辈分,尤其在一些农村地区特别明显,一条街上净是叔叔大爷什么的,再加上直系的一些沾亲带故的人。有人死了,这些人都要来祭奠,死者咽气后一般都是在家里停放五天、七天才去埋进坟里。
死后第一天,跟死者同宗同族沾亲带故的比他辈份小的人来家里奠,院里有灵堂,当然现在是越来越简式越形式化了,有的就是弄个纸糊的房子放在堂屋前面,死者在堂屋中间的棺材里。来人祭奠要在院里哭,按辈分该叫死者什么就哭他什么,其实大部分都是假哭干嚎,跪下爬地上哭几声后,有人就会来拉你起来,然后朝灵堂作揖。
另外有哭丧队伍,自死者儿子以下按辈分排下去,男的在前半段女的在后,穿孝衣拿着哭丧棒,队伍最前面是一个我们村里的一个老人,端着一个木的方盘子,里面有纸钱之类,带领队伍走到我们街中间的一棵老槐树那里,我也不清楚为什么在这个树下,然后哭丧队伍跪下,等烧完纸后,再回到家。一天早中晚三次,晚饭后还有一次,最后这次是去的时候哭,回来时不哭要叫死者,你按辈分该叫什么就叫什么,一边叫着“什么什么 回家了”,然后到家。其实都是假哭,不得不佩服一些农村妇女说哭就哭的技术,跟真的一样,说停就停。
七天后埋进坟里,哭丧队伍在前面半倒退半前进的方式走,时时对着后面的棺材哭喊,跪下哭然后再被人拉起,如此多次,以表现出对死者的不舍,直到坟地。棺材进入地下后死者的儿子要先向里添几下土,然后帮忙的人开始埋,哭声一片,直到看不见棺材。很多细节就不说了,很没有意义,都是越来越虚越来越为了办而办,装面子,摆架子。
所有生物都逃不了一死,死就是没了,什么都没,埋地下,跟火化掉,跟仍路边让野狗吃了,在上顶让飞禽吃了,都没什么区别。大量田间点缀着坟头,从古到今不知道多少万万个了,浪费土地资源,而且丧礼是向死者表示孝敬的行为,展现出的是生者向外人显摆自己多有孝心似的。统统是虚伪的、迷信的、无意义无价值的行为。现如今都什么年头儿了,早该强制杜绝了。对于丧礼应该越简单愈好,应当用内心的精神的真实情感来对待死者。
庄子对待丧葬的态度最为通透,最为正确。与君共勉:
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賫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