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之声》栏目官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协办  
    2020年07月12日 08:14:30 星期日
首页 > 舆情杂谈

舆情杂谈

影响中国千年的国家大计:耕地再增加十八亿亩,现今暂时实现不了

时间:2021-02-08 16:33 |编辑:三农之声|

  在自然经济条件下,远古时代的人们相互之间的联系非常弱,最早把各个部落连接起来的,往往是灾难,准确的说是洪水。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民族的形成就是因为治水,大禹战胜了困扰天下的大洪水,才具有无比的威望,能够开创第一个夏王朝。

  治水贯穿着整个的中国历史,凡是强盛的王朝,都会下大力气治水,给百姓们创造一个旱涝保收、安居乐业的环境。反之,如果某个王朝无力治水,任凭灾情肆虐,那用不了多久,灾民们便会将其推翻,比如元末农民起义,就有部分是因为黄河泛滥导致。

  新中国刚建立的那些年,黄河、淮河的治理工程都是国家头等大事。从三峡大坝开始,中国治水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尤其是近年来基建能力的大幅度提升,很多以前不敢想象的大工程,慢慢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580×681

  中国的疆域看似很大,但大部分区域都因为缺水而无法耕种和利用,中国实际耕地面积约18.51亿亩,既不如美国,也不及印度,这是中国人最大的缺憾。我们有种地的天赋,却没有足够的农田,要想开发更多的新农田,首先必须要有足够的水。

  中国其实不缺水,我们有一个天然的水库——青藏高原。长江、黄河、恒河、印度河、湄公河等等,都发源于这片高原,连绵不绝的冰川也储备有足量的淡水。

  从目前的水资源利用水平来看,流向东南亚、南亚方向的河流都没有得到开发,因为东南亚本身处于热带,降雨丰富,湄公河等河水都白白流入大海,实在可惜。

  如果我们将这些河流的水引出一部分,导向新疆、陕西等缺水省份,必将改变当地的灌溉条件,使荒漠变成良田。要知道,新疆相当于中国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只要能开垦出一半,中国的耕地面积便能翻番。

580×405

  由于从青藏引水入疆沿途的地质条件非常复杂,有人建议用管道来代替通常的地面河渠,既节省工程量,又减少水分蒸发。而藏水的终点可以设在柴达木盆地,把这里重新变成一个大湖。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与新疆的交界处,向西可以流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向北能够补充新疆的多条河流,彻底解决新疆的缺水问题。历史上柴达木曾经是个湖,否则不会这么多的盐田。一旦恢复为湖,整个西部的生态环境都将改变。

  藏水还可以补充入黄河上游,再加上多年来一直在进行的黄土高原治理工程,黄河不用很长时间,便有可能重新变得澄清和丰沛,带动整个华北平原的发展。

580×397

  青藏高原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宝库,也许现在的技术条件还达不到充分利用,但我们应该保护这个宝库,让它在适当的时机,会中华民族发挥更大的作用。

  除此以外,现在河流的治理和利用,同样非常重要。黄土高原的绿化工程已经使数万平方公里的裸露黄土披上了绿妆,只要我们持之以恒进行下去,总有一天黄河将名不符实,不再那样浑浊。

  很多人都知道,黄河下游是一条地上悬河,因为黄沙不停沉淀和堆积,这个问题暂时找不到解决办法,只有不停堆高堤坝和清理淤泥。而黄河水变清后,冲刷作用加剧,黄河将慢慢下沉回到地面,两岸人民再也不用担心溃堤可能造成的巨大灾难。

580×457

  东北的松辽平原也有很大的水资源开发潜力,辽河因为人口稠密,工农业用水紧张,而北部的黑龙江、嫩江水量充盈,可以向辽河补水,改善辽河流域的用水情况。

  从黑龙江调水到辽河,需要在松嫩平原过渡一下,连接黑龙江和嫩江,然后再用运河沟通嫩江和辽河。运河本身还可以大大降低黑吉两省到大连港口的物流费用,对提振两省的经济有很大的好处,意义不亚于京杭大运河。

580×434

  人类的文明就是一个改造大自然的过程,相对较容易的工程目前已经做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难度高、成本高、收益也高的三高工程,一般国家还真完成不了。

  但是中国人不一样,我们的祖先便以擅长工程而闻名,今天的中国人更是拥有傲视全球的基建能力和组织程度,只要技术问题能解决,我们都有决心去实现。

  对比一下东西方,西方的千年建筑大部分是教堂,中国却是都江堰、长城、大运河,难道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我们从来不相信什么救世主,通过自己双手去创造幸福,这才是中国人最宝贵的价值观。

注:本文转载自百姓中国周刊,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阅读:
zhonghuadajiangtang.png
滚动快送
hongsewenhuayinlin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