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之声》栏目官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协办  
    2020年07月12日 08:14:30 星期日
首页 > 舆情杂谈

舆情杂谈

作秀还是科研?农林大学收麦“连根拔起”,被批不专业,回应来了

时间:2021-06-21 04:54 |编辑:三农之声|

  收小麦连根拔起,并且还是农林大学的师生,有部分网友说作秀,而校方的回应是将专业的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收小麦到底要不要连根拔起?事情的具体内容如何?本篇内容就详细和大家说说,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到最后,一起来讨论。

  事情经过

  一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数千名师生共同在田间收小麦的视频在网络上热传,在陕西杨凌示范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全校22个专业3391名大一学生全部参与了此次的收麦活动。

  正常情况下,收小麦没什么好看的,使用收割机,一亩地也就10-20分钟的事情。但是,在该视频中,有2个点成为了网友们热议的重点。

  其一,收小麦采取人工收割,不用收割机收割,收割机方便又迅速,采取人工收割,还有那么多的学生,有作秀的嫌疑。

  其二,收割小麦采取连根拔起的方式,这点也是大家讨论最多的一个问题,在大家的印象中,不论是以前镰刀割小麦,还是现在收割机收小麦,都不会连根拔起,而该农林院校,却让学生连根拔起收小麦,难道不是作秀吗?

580×381

  校方回应

  此事一经报道后,迅速发酵,校方相关人员也紧急做了回复,也对上述2点疑问做了解答。

  其一,这次收麦是在试验田进行的选种工作,小麦育种工作比较严谨,因此不能采用机器收割,只能采取人工收割。

  其二,为何采取连根拔起?因为要观察小麦根系,同时,还要测量小麦的杆高及穗量,用于科学对照实验。试验田不像大田那样,育种工作所要记录全方面的数据,所以,要连根拔起

580×378

  网友们不同的看法

  网友一:这是拔麦还是割麦?最基本的常识都没有,就这还是农业院校,全是作秀,误人子弟啊。

  网友二:试验田和普通大田不一样,种多少粒,多少粒成活,肥料,土壤、小麦的株高、分蘖能力、千粒重、根系等等都是衡量一个品种优劣的重要指标,最后精细测量,人家是农业大学,你以为他们不知道怎么割小麦?

  网友三:如果说是一所金融或者其他专业的大学,那么网友质疑一下可以理解,这可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业搞这个的,他们能犯这个低级的错误?

  网友四:网友笑话人家农业院校不懂收麦,人家农业学校笑话网友没文化,不懂得科学研究。

  网友五:我们家附近有个育种基地,前几天收麦子是这么收的,选几株麦子,割掉穗(一般5个穗),装袋子,找人一个个手工脱粒,数一数有几粒,有多重,几个空壳,穗多长,各种数据做好记录,还是选着割的,也没有大面积割,也没有用收割机,是不是人家都不会割?

网友六:我就是这个学校的毕业生,农业科学实验,育种,这是正常啊,你以为育种,就是实验室搞一搞?

  从上述网友们的观点可以看出,大部分的网友对农林院校 “连根拔起” 收小麦的做法都能理解,毕竟育种工作确实是一件严谨且非常重要的事情。而对于个别网友质疑作秀的事情也能理解,毕竟不是任何人都明白育种的意义,有误解才能更好地促进育种工作的发展。

580×386

  说在最后的话

  有人把种子比喻成粮食的芯片,种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培育一个良好的品种,需要经过多年大量的试验,才能推广上市。为何我们经常看到小麦亩产破纪录的消息?袁隆平院士曾说过一句话关键时候,一粒小小的种子能够绊倒一个巨大的国家;种业的安全关系到粮食的安全,也关系到国家的安全。

  我国种业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中国粮要用中国种的目标很关键,也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面对这么严峻的挑战,需要广大种业科技工作者辛苦的钻研和劳动,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可以不爱,但不要伤害

注:本文转载自百姓中国周刊,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阅读:
zhonghuadajiangtang.png
滚动快送
hongsewenhuayinlin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