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六十的北大教授,早晨五点二十一起床晚上十点四十五就寝,除了正常工作、修改书稿,还有养花、健身、看电视。当这张作息表出现在网络热搜上,年轻人在敬佩其高效与自律的同时,也纷纷表达出惭愧之情。
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如何利用时间,往往是人与人拉开差距的最主要原因。这张作息表看起来很平常,却对应了当代年轻人的两种困惑。
首先便是如何克服意义虚无。当下年轻人所面临的是一个日益全球化、网络化、个人化的时代。竞争日益激烈,知识迭代快速,传统的社会结构也正发生变化,如何在时代巨变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年轻人难免困惑与迷惘。
早几年,一项针对北京大学的新生的调查表明,30.4%的学生认为学习没有意义,还有40.4%的学生认为人生没有意义。年轻人怀疑人生意义,认为人生虚无,在某种意义上是积极的心理反应,没有这样的思考、分析与内化以及寻找答案的过程,便很难经历个体的成长。
只是面对一时的困惑与迷惘,是心怀歉疚地刷着手机、熬着不必要的夜度过日复一日,还是用已知来对抗暂时的未知?作息表中,这位老师充实的学术安排也许对当下年轻人有所启发,自律而严谨地完成每一件力所能及的工作,意义便存在于实践之中。
其二是如何面对生活被卷入快与忙的状态。科学前行,文明推进,但人还是需要亲近自然,用归复本真的智慧与世界互动,这是对秩序与知识的超越,也是安放内心的方式。这个教授的作息表郑重写了运动、浇花。这些人文的兴趣与爱好,为生活带来了非功利、审美的乐趣,在客观上起到了对抗外在的挤压,维护平和生活状态的作用。
1932年,胡适在北大毕业典礼上,曾给年轻人三个药方,今天看来仍不失道理: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总得有一点信心。北大教授的作息表,在几十年后依旧呼应着老北大校长的人生建议。而对这样作息表,年轻人不能仅仅表达佩服与惭愧,毕竟知道对的路,还得自己走一走才行。
近日,十多头原本栖息在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的野生亚洲象走出丛林,北上迁徙数百公里,不仅引发中国人“全民观<[详情]
近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公布,对如何加强主要领导干部和领导班<[详情]
6月10日,全国乡村振兴系统建设和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详情]
想整形,却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钱——针对这样的需求,部分金融机构和第三方医美机构合作推出“医美分期”“医美贷<[详情]
满足多样食物供给、提供良好生态环境、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乡村之于社会的价值所在,保障食物安全、生态安全、文<[详情]
光明网评论员:虽值高考季,“正黄旗大妈”仍成功凭一己之力在魔鬼数学、高考作文等热议话题中拿下一席之地。<[详情]
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进行公开通报。其中,甘肃省榆中县不顾实际使用大额<[详情]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继精准脱贫精准扶贫后,针对我国城乡发展的实际状况而做出的伟大战略部署。 党的<[详情]
“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农户是我国农业经营的基本单元,在农业格局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党的十九大报告和<[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