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之声》栏目官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协办  
    2020年07月12日 08:14:30 星期日
首页 > 网评

网评

新华时评:歪嘴念偏减负,基层怎不叫苦!

时间:2021-03-25 18:42 |编辑:三农之声|

一有督查组来,全县各级相关部门一半的干部就得待命。”“督查太多,找不到工作重点,不得不平均发力。近年来,整体上看督查有力推动了工作进展,但在一些地方督查工作走形变味,催生新的形式主义,导致基层负担越减越重。对此基层干部反映比较集中,需引起警惕。

  有的地方基层干部反映,现在各种督查检查越来越密集,由以前的组团督查、重点督查,发展到分批、分次督查,基层正常工作时间常常是三分之一用来应付督查,三分之一用来开会发文,三分之一用来迎来送往,县委常委会和县政府常务会不得不在晚上开。领导干部学文件、抓落实、搞调研经常在晚上进行。不少基层干部自嘲工作从下班开始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奔着反对形式主义、给基层减负来的督查,来了后不过是开个会,看材料、查台账,变成了走马观花转一转、浮皮潦草看一看的形式主义表演。督察组走后地方还要开会学习督查精神、上报材料汇报落实成效,负担不减反增。

  形式主义的督查会形成政治正确的暗示。不管提出什么问题,合不合理,地方都要照单全收,地方领导干部有苦说不出、只能心中暗暗叫苦。更要命的是,这种方式的督查还会形成不良的裹挟效应,将一群人带到形式主义的歪路上。

  记者采访发现,刚刚结束的基层换届,有很多工作优秀的干部在督查中被查出因发文开会不及时、工作留痕不完备等形式问题被追责,无法晋升。被处分干部嘴上叫苦,心里不服,其他知情的干部心有戚戚。可见,形式主义的督查已经对地方正常组织人事工作造成干扰,让基层干部寒了心。

  督查检查是推动工作的重要方式,但前提是实事求是、力求实效。脱离地方工作实际的和只挑毛病、不找办法的,都是形式主义。不但对推进工作没有益处,反而搞得想干事、能干事的领导干部人人自危,缩手不前,最终让地方干不成事。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新征程上要有新作为,新时期要完成新任务,不但要轻装上阵,还得营造干事创业的氛围,这就必须严格落实中央关于政府督查相关规定,严禁重复督查、多头督查、越权督查,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

注:本文转载自新华社,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阅读:
zhonghuadajiangtang.png
hongsewenhuayinlin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