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召开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会议提出,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这为新发展阶段努力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高质量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实践路径。
今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稳步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2021年,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做好“三农”工作,需要扎实做好三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以此推动乡村振兴和“三农”高质量发展。
一是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截至2020年底,历经8年,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我们要深入系统地总结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宝贵实践经验和精神财富,提炼掌握背后的深层次规律,把行之有效的改革创新、实践探索和工作做法上升为制度成果、文化理念、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使其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历史进程中接续发挥更大的促进作用。要因地制宜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用乡村振兴的办法和成效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的成果,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对脱贫摘帽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有效衔接好过渡期内的规划、制度、政策和工作等,做到“扶上马”再“送一程”。
二是落实“藏粮于地”战略,夯实粮食生产“命根子”。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我国用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成就非凡。但是也造成了耕地长期高强度利用、退化加剧的问题,这就必须增强紧迫感,落实好“藏粮于地”战略。要确保耕地数量,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同时,要大力提升耕地质量,多渠道增加资金投入,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全年完成1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要把黑土地保护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把黑土地用好养好。
三是落实“藏粮于技”战略,攻关“卡脖子”技术。 现代农业生产越来越依赖先进种子、农业机械、智慧农业等高科技要素的投入。我们必须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必须把种业作为当前和今后农业科技攻关及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任务来抓,加快启动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快种子库建设,推进畜禽和海洋渔业种质资源库建设,保持水稻、小麦等品种的竞争优势,缩小玉米、大豆、生猪、奶牛等品种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坚决打好打赢种业翻身仗,确保中国碗主要装中国粮、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
新发展阶段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做好“三农”工作是一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极具挑战的开创性艰巨系统工程,在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下,我们信心百倍,一定能够以 “三农”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 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作者: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博士 毕超
近日,十多头原本栖息在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的野生亚洲象走出丛林,北上迁徙数百公里,不仅引发中国人“全民观<[详情]
近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公布,对如何加强主要领导干部和领导班<[详情]
6月10日,全国乡村振兴系统建设和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详情]
想整形,却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钱——针对这样的需求,部分金融机构和第三方医美机构合作推出“医美分期”“医美贷<[详情]
满足多样食物供给、提供良好生态环境、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乡村之于社会的价值所在,保障食物安全、生态安全、文<[详情]
光明网评论员:虽值高考季,“正黄旗大妈”仍成功凭一己之力在魔鬼数学、高考作文等热议话题中拿下一席之地。<[详情]
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进行公开通报。其中,甘肃省榆中县不顾实际使用大额<[详情]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继精准脱贫精准扶贫后,针对我国城乡发展的实际状况而做出的伟大战略部署。 党的<[详情]
“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农户是我国农业经营的基本单元,在农业格局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党的十九大报告和<[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