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之声》栏目官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协办  
    2020年07月12日 08:14:30 星期日
首页 > 推荐

推荐

我们的传家宝丨北大荒精神

时间:2021-04-11 12:08 |编辑:三农之声|

580×1031

  北大荒,一年四季冬最长——全年中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冬天,最低温度甚至达到-40℃

  北大仓,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经过70多年的建设发展,已经成为我国耕地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几代拓荒人在这里战天斗地,百折不挠,前赴后继,勇往直前——从人迹罕至的莽莽荒原到富饶丰盈的中国饭碗,他们在半个多世纪里锤炼出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并用青春、热血、生命去诠释和践行。

580×332

  △转业、复员军人挺进北大荒

  1947年,按照党中央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重要指示,一批解放军来到这里,点燃了第一把火,拉动了第一把犁,唤醒了沉睡的荒原。

  新中国成立之初,恢复和发展经济,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应的任务十分紧迫。

  为了解决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14万转业复员官兵、10万大专院校毕业生、20万内地支边青年、54万城市知识青年陆续来到北大荒,投身发展建设。

北大荒荒凉到什么程度?60里地当邻居,30里地南北炕。”“播种用马拉播种机,四匹马,拉一个播种机,一人在后面扶着,一人赶马。铲地、培土、收割、打粮,全靠人工。即使过去了70多年,第一代北大荒建设者对于当时用传统的耕种方式收获第一批粮食的情景仍记忆犹新。

580×684

  我国第三套人民币壹圆上的这位标志性人物原型名叫梁军,是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也是北大荒最早的建设者。

 1948年,18岁的梁军在黑龙江北安参加拖拉机手培训班,是班上70多名学员中唯一的女学员。为了学好驾驶技术,她咬牙搬起几十斤重的拖拉机零件,令其他男学员刮目相看。别看我是女子,再苦再累都不怕,我向党保证,坚决完成学习任务。就这样,梁军以坚韧的意志力参加到北大荒的开发建设之中。

  7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建设者前赴后继,数十年如一日,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年产粮曾经只有0.048亿斤的北大荒,如今连续10年稳定在年产400亿斤以上,可以满足1.6亿城乡居民一年口粮供应。

580×335

  △2020930日,北大荒集团九三分公司尖山农场、鹤山农场的大豆、玉米、小麦田里几十台收获机车、灭茬、整地机车列队前进。

中国粮食!中国饭碗!”20189月下旬,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三省考察时,来到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调研,他双手捧起一碗大米,意味深长地感慨道。

  龙江大地,金风送爽,稻浪滚滚。在建三江七星农场,名为万亩大地号的水稻种植区内,10台收割机一字排开,正在实施联合作业。

  当听说建三江通过深化国有农垦体制改革,稳居中国农业企业龙头地位时,习近平感慨道: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北大荒发生了沧桑巨变,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很了不起,非常鼓舞信心、鼓舞斗志。

  干事创业离不开精气神,东北恰恰是这样一方充满激情的热土。这里曾是矗立起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这样的中国精神高地,其中所蕴含的信念力量、大爱胸怀、忘我精神、进取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

580×386

  △202046日,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友谊县兴盛乡一处水稻田内,农民驾驶农机在水稻田内进行打浆作业。

  春日的黑龙江,一望无际的黑土地上冰雪未融,但北大荒人早已开始了辛勤的劳作。

  在宝泉岭农场,58万亩耕地上有在用农机具1.1万台套,农机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高达99.9%;在北大荒最大的芽种生产基地,工作人员正将一袋袋红色包衣裹着的种子码放到巨大的白色作业箱里,七八天的工夫,种子们萌动出芽,等待下土播种;田野间也异常热闹,农机开动的轰隆声、种子萌动的咕噜声,微喷开闸洒水的淅沥声,现代科技助力北大荒稳产增收……

  三年前,总书记在这片土地上考察时嘱托道: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

  稳稳端牢自己的饭碗,春天的祖国大地,一派繁忙与生机勃勃。

  黑土地上创造出来的北大荒精神,历久而弥新,正激励着全国人民不断奋进、继续去做好自己的事情!

580×326

注:本文转载自百姓中国周刊,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阅读:
zhonghuadajiangtang.png
hongsewenhuayinlin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