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之声》新疆阿图什讯(张亚芳 陈立元)“看着基地里面长势喜人的蘑菇,听着工作队给我们算着‘经济账’,我决定拿几个菌棒回家,跟着工作队尝试种植蘑菇,来增加收入”。近日,阿图什市瓦克瓦克村村民布外夏木·吐尔逊说。
据介绍,松他克镇瓦克瓦克村人多地少,人均占有耕地不足0.8亩,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于传统种植业。
自从中国华电、国家税务总局阿图什市税务局驻村后,经过调研发现,本地市场上对蘑菇的需求量大,阿图什市培育食用菌比较少,大多都从周边运过来的。
在和村“两委”商议后,决定把适宜本地环境生长的蘑菇种植确定为帮助村民致富增收的新路子。
为彻底打消村民们对蘑菇种植前期投入、后期销售的顾虑,工作队和村“两委”筹集资金28万元建成食用菌培育基地,打造“试验田”,开始培育菌棒。
自从2000多个“蘑菇宝宝”入住温室大棚后,工作队和村干部一天要往温室大棚跑好几趟,仔细观察蘑菇的生长情况,看温度、湿度,同时,还邀请种植专家到村一遍遍地向大棚管理人员传授管理技术,保证这些“蘑菇宝宝”生活舒适,健康生长。
经过三个月的努力,菌包口的新菇一个个迫不及待的冒出了头。第一天15公斤,第二天27公斤,第三天40公斤,收成一点点增多。蘑菇长势很好,吸引了众多村民们前来参观购买。
村民们看到成效后对种植蘑菇很有兴趣,向工作队详细询问种植技术、收益情况,在村民的积极响应下,工作队发挥后盾单位力量,投入资金8万元,为57户农民每户免费发放300个菌棒,等到蘑菇长成,工作队将采摘好的蘑菇通过“订单式”销售至全市各大蔬菜市场,保证每户每季纯收益三千至三千五百余元。
据悉,截止目前,村级食用菌培育基地引进了全新菌棒培育设备,吸纳了16名村民入基地进行种植,实现统一制种、统一制棒、统一标准、统一流程、统一管理、统一销售。还带动了4户村民在自家温室拱棚内种植香菇菌棒,每座拱棚预计年收入2万余元。
走进村民艾尼·艾立家中的温室拱棚,里面种植的蘑菇长势一片大好。
艾尼·艾立高兴地说:“种植蘑菇好,工作队解决了资金问题,也帮忙找到了销售渠道,专业人员还经常来家里指导,我非常放心,蘑菇种植轻松、长势快、收益也高,第三茬蘑菇已经卖出去了,收入有一万元,不出门就能挣钱,真是太好了”。
《百姓中国周刊》河北正定讯(王洪伟)一座历史悠久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个曾经的中国北方桑蚕产业重镇,踏着新时<[详情]
随着数字化农业的兴起,标准化种植逐渐成为农业的“高频词”。标准化种植也成为安全、健康、生态、高效率、高收入<[详情]
《央视三农之声》河南南乐讯(文/图 刘玉双 王德芳 张志国 袁鸣)人体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微量元素,硒在疾病防<[详情]
《央视三农之声》四川讯(叶晓娟)“意味着水稻种植可以基本不施农药。”1月14日,谈到水稻新品种“川优6709<[详情]
保障粮食安全是个永恒的课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多国加入限制粮食出口行列,这更引发了人们对粮食问题的深切<[详情]
《百姓中国周刊》山西天镇讯(贺晓林 晋宁)日前,天镇县三十里铺乡高墙框村在召开两委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研究全<[详情]
曾经这里是看天收获的低效农田,一场大雨地里的玉米小麦就颗粒无收,如今这里蟹肥稻香,60亩稻田一片金黄,1<[详情]
舌尖上的扶贫:洞头牵线“川果”香飘杭城<[详情]
绿色农业从源头保障“舌尖安全”<[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