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之声》栏目官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协办  
    2020年07月12日 08:14:30 星期日
首页 > 暖家庭

暖家庭

一张张奖状,读懂一个个温暖有爱的故事

时间:2020-08-06 13:13 |编辑:三农之声|

编者按:
他们,是“美丽乡村”的守护者、“非遗”项目的传承人,是和谐家庭的践行者、“美丽庭院”的落实者,亦是危难面前的“最美逆行者”……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而“最美家庭”则用自己的行动,让每一个家庭都有了学习的标杆和楷模,充分展现了“勤善和美、勇猛精进”的新时代嘉兴人文精神。
今年1月和3月,在前期寻找、推荐的基础上,我市发布170户2019年嘉兴市“最美家庭”和65户嘉兴市“最美抗疫家庭”。在5月15日国际家庭日来临之际,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妇联、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联合推出8户“最美家庭”的“最美故事”,让最美事迹引领美好生活,共建幸福家园。
善——走上公益之路,展现城市文明。人善,家善,城市善,“红马甲”的力量,不断温暖更多人,也让“最美”有了更多内涵。
走进位于桐乡市梧桐街道庆丰北路上的桐乡市社会善行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善行中心”),墙上挂得满满的荣誉让人目不暇接。而一面面锦旗、一张张奖状的背后,是一个个温暖又有爱的故事。
看着这里的一切,善行中心秘书长王兰感慨万千,脑海里浮现出那些让她感动和自豪的瞬间。
2015年,在偶然接触到志愿者群体后,王兰便一发不可收拾地扎了进来,并逐渐成为当地义工活动的领头人。在她的影响下,丈夫和两个儿子也积极参与,成为她最有力的后盾。
一件红马甲,一颗助人之心,在善行之中,“最美家庭”不断将公益的种子播撒到更广阔的天地。

走上公益路,偶然也是必然
4月30日晚上,在善行中心,王兰和其他志愿者都在忙碌着,有爱心企业捐赠了几千箱纯净水,他们正在帮忙卸货,一直搬到晚上10点多。
而昨天上午,王兰又早早地出现在了中心里,“轮到值班,正好搞搞卫生,整理一下。”
这个五一假期,对于王兰来说更忙碌了。那些捐赠的水,她打算搬到垃圾中转站放着,供环卫工人领取。至于结对的贫困家庭的孩子,她也打算在假期里去看看他们。
今年39岁的王兰,与丈夫沈建华经营着毛衫加工生意。平日里,夫妻俩诚信经营,真诚待人,在获得好口碑的同时生意也做得蒸蒸日上,日子自然越来越红火。
2015年9月,偶然的一个机会,王兰带着孩子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看到有人因为自己的帮助解决了困难,她觉得特别开心。
也就是这次“初体验”,让王兰对志愿服务有了更多的认识和热情,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当志愿者成了她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弘扬善行之花,遍结善行之果。走上公益之路,王兰觉得是偶然也是必然。
“上小学的时候,学校附近有孤寡老人,在老师的组织下,我们也会上门帮助。”王兰的内心深处,一直有这样一颗善的种子,平时生活中看到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也总让她肃然起敬。
当她自己也当了志愿者后,她又有了更多的想法。
“既然做了,就想着要帮助更多人。”于是,2017年8月,王兰和另外几名志愿者申请成立“桐乡市社会善行服务中心”,希望能吸引更多人参与到志愿活动中来,为公益事业贡献力量。
到敬老院给老人们理发剪指甲,为他们表演节目;“弯腰一秒钟”捡拾垃圾;为贫困山区的孩子募集衣物和文具……在桐乡的各镇、街道,王兰不知疲倦地忙碌着,身体力行做好志愿服务工作,让志愿服务的梦想之花持续绽放,也因此,她有了更多一路同行的伙伴,攒聚起更多前进的力量。

爱心传递,在温暖与被温暖中前行
4月29日下午,王兰和朋友一起做素食,素食销售的一部分盈利将用于帮助贫困家庭孩子的求学之路。
“爱心是可以传递的,对我来说这是一件很值得去做的事情。”王兰的眼神中充满坚定。
在她和团队的组织下,这几年,他们不断将爱心蔓延。
翻看手机相册,一张一群孩子与王兰紧紧相拥的照片让人动容。
“那是去云南资助贫困学子的时候,听说我们要走,孩子们都很舍不得,抱着我们不撒手。”看到这张照片,王兰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那让她深深震撼的一幕,“那里的条件很艰苦,很多孩子要走很远的路上学,有的孩子穿得很单薄,吃得也不好,孩子们个子普遍偏矮,但他们每一个都很乖巧懂事。”
当时,王兰甚至有要留在那里的冲动,然而家里还有两个孩子,她只能将这份心疼深埋心底,化作每年去看望他们的行动。
其实,从2016年开始,她就一直在开展对贫困学子的资助,并十分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几年前资助了在江西宜春的两名贫困学子,我和家人还一起去看望他们呢!”
说起这些孩子,王兰的脸上一直挂着笑容。而这,仅仅是王兰和她的公益团队“善行”的一个方面。
2018年夏天,在桐乡市区街头,出现了无人值守、免费自取的“爱心冰柜”,为环卫工人以及高温作业的交警、城管、快递小哥、外卖小哥免费提供冷饮。这一由桐乡市文明办发起、善行中心具体负责实施的活动,凉了暑气,暖了人心。
去年,得知尼泊尔的孩子缺少生活和学习物资,王兰立即行动起来,在她的发动下,一批羊毛衫和学习用品带着爱心跨越万里,温暖了那些处于困境中的孩子和家庭。
……
为了鼓励更多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在王兰的发动下,善行中心正在组建“爱心商家大联盟”,出示相关凭证,志愿者到店消费可以享受打折,目前已有五六十家商家加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做志愿者,在温暖他人的同时,其实也温暖了自己。”
家人支持,是她强有力的后盾
“你看,这是去年给尼泊尔孩子捐物资的奖状。”“这是去年云南那所学校送的锦旗。”“这是今年屠甸镇敬老院送来的锦旗。”……细数着这些“爱的收获”,王兰感受到了更多的动力。
她告诉记者,公益这条路并不好走,有时候付出了很多,依然会有质疑的声音,但她始终觉得,只要自己觉得应该去做的事,就要行动起来。
而能让她这样义无反顾地去做公益,源于家人的支持和理解。“我老公一直都很支持我,还会跟我一起去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王兰告诉记者,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她和家人也收获了很多。
“今年元宵节的凌晨,我们想着在卡点执勤的工作人员一定很辛苦,就煮了汤圆送去。我和老公负责煮,后来儿子跟我一起去送,做志愿服务也让他们懂事了很多。”王兰有两个儿子,大的17岁,小的9岁,在她的带动下,两个孩子也经常会出现在志愿服务的现场。“去敬老院,看到我帮老人们剪指甲,他们就会帮忙扫地拖地,去捡垃圾的时候他们也做得有模有样。”
一家人共进退,也让他们的家庭氛围更加融洽,家里时常充满欢乐。更令王兰欣慰的是,在她的带动下,身边的亲戚朋友也加入到公益队伍中来了。

来源:南湖晚报

注:本文转载自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阅读:
zhonghuadajiangtang.png
hongsewenhuayinlin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