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父母都爱子女,而有远见的父母,懂得逼孩子一把。
长远考虑,有些风雨一定要让孩子承受,有些磨难一定要让孩子身体验。
黄宗羲说:“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
溺爱不是爱。再爱孩子,也要舍得让他吃这3种苦。
读书的苦
康熙训曰:人在幼稚,精神专一通利;长成以后,则思虑散逸外驰。盖幼而学者也,如日出之光;壮而学者,如炳烛之光。是故应须早学,勿失机会。
译文:人年幼时,精神专一、没有私心杂念,学习思路畅通;长大成人后,思想就难以集中,容易意散神驰。幼时开始学习,就像初升太阳的光芒;青壮年时学习,就如同燃起蜡烛的光芒。因此读书学习要趁早,不要浪费大好时光。
解读:年少无知时,以为读书学习是天底下最熬人的差事;后来才明白,读书才是行走世间的坦途。
读书一卷,就有一卷的益处;读书一天,就有一天的益处。读书的好处,非亲自苦读者不能得知。
父母再爱孩子,也要舍得让他吃读书的苦。在孩子想要放弃时推他一把,在孩子贪玩偷懒时教育他不要半途而废。
终有一天孩子会明白,今日为读书吃的苦,来日都会铺成一条宽广的路,指引他过上自己向往的生活。
劳动的苦
康熙训曰:圣人以劳为福,以逸为祸。世人皆好逸而恶劳,朕心则谓人恒劳而知逸。若安于逸则不惟不知逸,而遇劳即不能堪矣。
译文:圣人是把劳动看作是福分,把享受安逸看作是灾祸的起因。世上的人都贪图安逸而厌恶劳动,朕心里则认为,一个人只有坚持劳动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安逸。如果一味追求安逸而不思进取,一从事劳动就觉得不能忍受,自然也就不配享受。
解读:爱孩子,从先从舍得用孩子开始,从日常的家务开始。
有些家长心疼孩子,怕孩子吃苦受累,舍不得让孩子劳动。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学习负担重、工作任务多,不想再让家务劳动占用孩子的宝贵时间。
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生活常识差、自理能力弱。
要让孩子意识到,他们现如今享受的安逸生活,是父辈用劳动、汗水,以及手上磨出的老茧换回来的。
如此才能传承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的美好品德,锻炼他们抵御挫折的能力。
生活的苦
康熙训曰:修身治性,皆当谨于素日。朕所居殿现铺毡片等物,殆及三四十年而未更换者有之。朕生性廉洁,不欲奢于用度也。
译文:节俭的品德,当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如今朕居住的宫殿里铺着的毡毯,用了三四十年都不曾换过新的。这是因为朕崇尚节俭,不敢在吃穿用度上面太过奢侈。
解读:很多家长宁愿自己受苦,也不舍得让孩子吃苦,把孩子供养成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
然而在真正的帝王家,做父母的却不会把孩子培养成温室花朵,而是选择放手,让他们领略人间疾苦。
我们总是抱怨孩子不懂事,其实正是父母宠着、惯着,不让他们懂事。
现在的孩子们成长在幸福的年代,从小就没饿过肚子,因此才更应该学会珍惜、学会惜福。
舍得让孩子品尝生活的苦,才能教会他们珍惜到手的甜。
2001年10月15日,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给适逢88岁“米寿”的父亲习仲勋写了一封情深意切、大义微言<[详情]
天下父母都爱子女,而有远见的父母,懂得逼孩子一把。 长远考虑,有些风雨一定要让孩子承受,有些磨难一定<[详情]
习近平与父亲习仲勋,都是信仰坚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人们眼中,习仲勋这位“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详情]
习近平: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详情]
等我们都老了,我一定会带你回去,我儿时的乡间小院,那里鸟语花香,那里四季如春。 坐在小院的长椅上,<[详情]
近日,一段爸爸凌晨光腿光脚抱女儿看急诊的视频感动网友。当事人陈先生现身称,女儿病情已基本稳定。他说,当天<[详情]
一个家,是我们一切的起点,归来的方向。 歌德说过这样一句话: “无论是国王还是农夫,只要家庭和睦,他便是<[详情]
《百姓中国周刊》新疆讯(叶晓娟)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治区妇联开展“<[详情]
01 河南登封的王春玉家,是一个拥有57口人的大家庭。 这个家族有一个传承了几十年的八角凳,有趣的是,<[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