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河南登封的王春玉家,是一个拥有57口人的大家庭。
这个家族有一个传承了几十年的八角凳,有趣的是,其最初的作用,居然是为了打孩子!
据年近七旬的王春玉介绍,在自己小时候,哪个孩子不听话,父母会拎起凳子就打。
王春玉的父亲是一位教师,向来重视孩子们的教育。
他不但自己有写日记的习惯,而且家人也都从小开始写日记,现在一个家族的日记本已经堆满了一屋,供后人阅读学习。
如今,在这个家庭里,出了博士、硕士生7人,本科学历以上的有26人。
02
虽然现在学历看起来越来越毛,但放在全国总人口来说,拥有专科以上学历的人不会超过10%。
一个家族连老人和孩子都算上,有一多半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这在农村绝对是一个高学历的家族了。
现在那个八角凳,已经不再用来打孩子,而是变成了一个“荣誉凳”,学业有进步、工作得到表彰、做了好事为家族争光的,都会在亲人见证下坐上此凳,以示获得来自家族的最高荣耀。
一个家族的兴旺,往往都是从重视教育开始的。
而王春玉家那个“祖传”的八角凳,随着其功能的不断改变,也向我们提示了一个家族的教育密码:
始于规矩,成于习惯,兴于传承。
03
始于规矩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要让孩子们成才,必须从小就树立起正确的观念,在最初的时候,也可能用一点强制措施。
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都必须有适当的惩戒。
当年王春玉家那个惩戒孩子的八角凳,就是用来立规矩的。
当然,惩戒只是手段,让孩子不犯错误,人生逐渐步入正轨,这才是目的。
相信八角凳用来打孩子的次数并不多,只是有了八角凳的存在,使得孩子们更能听从父母的教育,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学习。
在教育的最初阶段,采取必要的手段树立起规矩意识,这是可以的,也是必须的。
04
成于习惯
树立规矩是最难的,但规矩一旦树立起来了,以后的管理就比较容易。
规矩是用来培养习惯的,而好习惯一旦养成,成功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在王春玉的家里,从几十年前开始,整个家族的人都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这非常令人敬佩。
这样的家族,焉能不成功,焉能不兴旺!
说实话,就算是学校的语文老师,要求全班学生写日记,最后也没有几个人真正坚持下来。
但少数那几个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下来的,一定会有所收获。
我们的教育,就是培养人好的习惯。
一个家庭教育是如此,一个学校的教育也是如此。
05
兴于传承
一代人取得成功不易,几代人都取得成功更难。
一个家族能不能持久兴旺,在于能不能把过去好的东西传承下去。
简单地说,不能忘本。
在《红楼梦》里,冷子兴作为一个外人,早就看出了宁荣两府的衰败,他的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一家人不能传承过去的优良传统,当然就会衰败。
现在,王春玉家的八角凳不再用来惩戒,不是用来打孩子,而是成了一个传家宝,变成了一个“荣誉凳”。
这种仪式感,正是对家族教育观念的一种传承,也实现了从“棍棒教育”到“赏识教育”的转变。
一个普通得有点粗陋的凳子,一个朴实得有点土气的做法,其实暗合教育的真谛。
一个家庭也罢,一个学校也罢,只要能够树立规矩,养成习惯,持续传承,没有理由不越来越好。
2001年10月15日,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给适逢88岁“米寿”的父亲习仲勋写了一封情深意切、大义微言<[详情]
天下父母都爱子女,而有远见的父母,懂得逼孩子一把。 长远考虑,有些风雨一定要让孩子承受,有些磨难一定<[详情]
习近平与父亲习仲勋,都是信仰坚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人们眼中,习仲勋这位“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详情]
习近平: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详情]
等我们都老了,我一定会带你回去,我儿时的乡间小院,那里鸟语花香,那里四季如春。 坐在小院的长椅上,<[详情]
近日,一段爸爸凌晨光腿光脚抱女儿看急诊的视频感动网友。当事人陈先生现身称,女儿病情已基本稳定。他说,当天<[详情]
一个家,是我们一切的起点,归来的方向。 歌德说过这样一句话: “无论是国王还是农夫,只要家庭和睦,他便是<[详情]
《百姓中国周刊》新疆讯(叶晓娟)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治区妇联开展“<[详情]
01 河南登封的王春玉家,是一个拥有57口人的大家庭。 这个家族有一个传承了几十年的八角凳,有趣的是,<[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