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之声》栏目官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协办  
    2020年07月12日 08:14:30 星期日
首页 > 黑龙江

黑龙江

百年征途路奋进古都情第一期:哈尔滨市阿城地区早期党组织发展及活动

时间:2021-03-12 22:21 |编辑:三农之声|

  序 言

微信图片_20210312220637.jpg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阿城,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千年古都,和全国人民一起走过了争取胜利建立民主政权和发展经济社会事业的伟大历程,无数革命先烈、英雄儿女和群众百姓为革命和建设事业贡献了阿城力量。为回顾百年历史征程、牢记党的初心使命,阿城区委宣传部和阿城区档案馆利用馆藏和收集整理的历史资料,将从今天开始推出系列专栏《百年征途路  奋进古都情》,介绍阿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事件、英杰人物,以激励全体党员和社会各界群众牢记党的历史、继承光荣传统、再创辉煌成就。

微信图片_20210312220643.jpg

  第一期:阿城地区早期党组织发展及活动

  阿城为金代建都之地,有近千年历史。清代为吉林将军辖下,曾建有阿勒楚喀副都统衙门。清宣统元年(1909年)建县,定名阿城,由阿勒楚喀城简化而来。

  阿城人民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斗争意识,在历史上,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曾经进行过多次英勇奋战,如1900年协助驻阿清军及义和团开展的抗俄斗争。但由于当时清政府的软弱腐败,这些斗争最终都以失败告终,阿城人民也为此付出了血与火的代价。

微信图片_20210312220648.jpg

  1929年4月,中国共产党满洲省委派中国共产党党员李克和、金元(女)到阿城,吸收原在阿城地区活动的部分朝鲜共产党组织成员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1930年6月成立中国共产党阿城临时县委。从此,阿城人民的革命斗争进入了有组织、有领导的有序活动阶段,并逐步取得了一定的胜利,稳固和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阿城地区的组织领导和影响力。阿城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燃起了民族振兴的星星之火。

  阿城党组织建立后,组织群众开展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反封建、反压迫的斗争活动。1930年,先后组织参与“三•一”减租示威和哈尔滨“五•一”劳动节示威游行,并袭击了位于南岗区车站街的日本驻哈尔滨总领事馆,展现了阿城人民的不屈斗志。在“九•一八”事变后及伪满时期,组织武装队伍及配合东北抗日联军与日本侵略者和伪满军警进行了多次战斗,打击了日伪政权的嚣张气焰,建立了深厚的群众基础,为东北解放奠定了基础。

  1945年10月27日,阿城县作为哈尔滨地区第一个解放的县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率先建立了民主政府,并随后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剿匪斗争、土地改革运动和建党建政工作,开创了建设哈东地区革命根据地、进而推进哈尔滨、乃至整个东北解放进程的新局面。在随后进行了解放战争中,阿城人民组织青年踊跃参军参战,出动战勤民工物资、选调干部南下,为解放全中国、建立新政权无私奉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

微信图片_20210312220653.jpg

“三·一”减租示威。1930年3月1日上午10时,李克和、金元等党员组织发动来自平山、小岭、大岭、舍利等地的675名群众,到阿城县街里沿街示威游行。游行者手持旗帜,高呼“打倒封建主义”“打倒资产阶级”等口号,吸引了大批群众跟随围观。之后,示威者集中在县政府门前,呼喊口号,要求减轻地租,保障农民生活。下午3时,阿城县政府在示威群众的压力下,不得不同意进行谈判。党组织选派崔在民、黄炳木、黄日海、李承瑞、刘洪民等5人为代表,同县政府进行了2个多小时的谈判。得出结果后当众宣布:政府同意将地租由每垧地40元钱改为秋后每垧地交3石稻谷(折合钱款15~16元)的条件,示威游行斗争取得胜利。

微信图片_20210312220658.jpg

(注:所使用图片除注明出处外,均由阿城区档案馆提供)

“五•一”劳动节示威游行。1930年5月1日,根据中共满洲省委、团满洲省委要求,在中共北满特委领导下,在阿城的中共地下党组织负责人李克和组织荒山嘴子、海沟、大岭、平山等地农民50余人,到哈尔滨参加“五•一”劳动节示威游行。由于哈尔滨政府掌握了游行示威信息、加派军警进行防范,造成原定参加游行的部分学生、群众无法出行,游行时间几经改动。下午6时,示威群众在南岗秋林洋行附近集结,打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国民党军阀”“反对日本侵略满蒙”的横幅标语,挥动事先准备好的小彩旗,高呼口号向位于义州街27号(今花园街351号花园小学校址)日本驻哈尔滨总领事馆进发,并向沿途观看群众散发传单。6时30分左右,150名参加游行示威的群众向日本总领事馆发动冲击,用石子、砖头砸向领事馆的三层楼建筑,将所有门窗玻璃全部砸碎。领事馆执勤警察从三楼窗口向外开枪,意图吓退示威群众,但示威群众毫无惧色。中共地下党成员并利用时机向围观群众发表演说,宣传示威的伟大意义、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罪行。随后,示威群众又在与军警的搏斗中继续进行游行,参加游行及围观群众最多时达千余人。

  在这次活动中,有32名参与活动的阿城青年被捕。他们是:李旭、朴昌洙、金银洙(又名王福山)、黄重锡、许克、朴锡勋、李成武、朴甲洙、郭东俊、李仲伯、康炳浩、张凤顺、朴守浩、徐顺姬(女,又名徐甲顺)、张顺日(女)、崔在学(女)、李夏喜(女)、李贞姬(女)、李永春(又名李锡龙)、柳洪民、裴武日、姜佑元、崔在询(又名崔在民)、徐庆洛、黄庚锡、金英喜、朴元善、黄炳书、孙龙月等,其中李永春和徐顺姬是夫妻,崔在询和张顺日是夫妻、黄重锡和黄庚锡是兄弟、徐庆洛和徐顺姬是兄妹。经中国共产党地下党组织营救,6月10日,24名青年被释放,许克、李旭、金银洙、朴昌洙、柳洪民、黄炳书、徐庆洛、李成武等8人被判处8或6个月徒刑。这次事件,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者,并在国际上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阿城地区中国共产党组织受到打击,大批党员失去联系。仅于12月,在二层甸子(今阿城区玉泉街道)恢复了党支部,由柳洪民任支部书记。随着形势的继续严峻,1932年6月,阿城县中国共产党组织与满洲省委失去联系。

注:本文转载自三农之声,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阅读:
zhonghuadajiangtang.png
滚动快送
hongsewenhuayinlin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