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之声》栏目官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协办  
    2020年07月12日 08:14:30 星期日
首页 > 最美农民

最美农民

中国“新农民”涌现折射农业现代化新活力

时间:2020-12-24 02:21 |编辑:三农之声|

580×365

 蔡雪在第十九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上展示合作社的有机稻香米(受访者供图)

 新华社太原105日电(记者李紫薇、王皓)眼下正值水稻收割季,27岁的蔡雪从2000公里外的山西运城赶回老家吉林舒兰组织抢收。

 不久前,在山西省运城市举行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启动仪式上,蔡雪身着花布衣服,扎着马尾辫,领取了全国十佳农民证书。

 和蔡雪一同获得这项荣誉的中国农民,个个身姿挺拔,有的西装革履,有的身着鲜艳的少数民族服装,如果没有身上带字的绶带,人们很难将他们与农民联系起来。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句唐诗传诵千年,真实描述了中国农民长久以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状态。如今,随着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变革,大量文化水平高、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农民涌现出来,成为农村致富的带头人。

 从2014年起,中国政府每年从全国各地评选出10位新型职业农民带头人,并予以奖励,目的是激发亿万农民的创新创业热情,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进一步带动农业农村的发展。

 在今年的获奖农民中,有发展集体经济和特色产业的带头人,有打造物流溯源系统的种菜大户,也有放弃城市生活返乡种地的大学生。

东北是中国重要的稻米生产基地,将家乡的优质农产品推广出去一直是我的梦想。大学毕业后,蔡雪放弃城市里的工作,返乡成立了舒兰市农丰水稻专业合作社。

 凭借高品质稻米、现代化管理方式以及互联网营销平台,蔡雪的合作社已经辐射4个乡镇的4000余亩稻田,带动160余名村民就业,20户贫困户脱贫。

 蔡雪并非孤例,她的选择也不是偶然。近年来,中国有大量科技人员、大学毕业生、企业家等返乡人员加入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投身现代农业建设。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全国返乡创业人员已超过800万,带动的就业人数约3000万。

 如今,越来越多新农民通过发展集体经济,为农业转型发展、农民脱贫致富注入新活力。

580×386

 邢万里(中)于20193月参加春季挖树坑办好事劳动(受访者供图)

全国十佳农民之一、山西省汾阳市贾家庄村党委书记邢万里说:农民需要一个坚强的组织,有了集体经济,可以办成家庭和个人想办而办不成的大事。

 去年贾家庄村固定资产6.5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万元,已经形成特色农业、建材加工、文化旅游、白酒酿造等四大产业。

 另一位全国十佳农民、湖北省武汉市金色惠农合作社理事长王建兵,作为果蔬种植大户,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社区、超市、隔离点、方舱医院等配送各类农产品4000余吨,收购农户滞销农产品420吨,捐助蔬菜水果24吨。

 王建兵说:特殊时期,供应好食物尤为重要,我们农民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580×327

 王建兵正在蔬菜大棚里采摘蔬菜。(受访者供图)

 在疫情期间,许多像王建兵一样的新农民,不误农时、抢抓生产、保障供应,展现了这一群体的责任担当。

“‘十佳农民的评选以及越来越多新农民的涌现,证明了农业生产大有可为。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朱启臻说,这是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施和农业现代化的成果。

注:本文转载自百姓中国周刊,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阅读:
zhonghuadajiangtang.png
hongsewenhuayinlin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