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之声》栏目官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协办  
    2020年07月12日 08:14:30 星期日
首页 > 舆情杂谈

舆情杂谈

“放管服”真放,百姓才真“服”

时间:2021-01-07 18:04 |编辑:三农之声|

  中央推进放管服改革以来,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办事,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痼疾有所减轻。但据《半月谈》报道,一些地方仍存在明放暗不放”“赋权不赋能”“概念多行动少等问题。 不少基层干部反映,一些上级部门将核心权力牢牢抓在手里,下放的多为责大利小的事项,名为放权,实为凑数。

  选择性、避重就轻式放权,背后是根深蒂固的部门利益。一些干部认为,部门权力可不能在我这一任上丢掉,要对所在部门负历史责任,于是香饽饽捏手里,烫手山芋放下去。 正是这种错误思想,让简政放权的实效大打折扣。

600×612

  核心权力不下放的另一面,是一些权力下放不同步、不完整。一些权力事项需要全链条下放,现实却是A部门放了,BCD部门却没放,反而让企业和群众更难办事。有基层政务办干部表示,在牵头放管服改革时,存在谁牵头、谁磕头现象,一些部门不配合,未能形成改革合力。以数据共享为例,为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需要部门将数据拿出来,但现实中有些部门却让人感觉要数据跟要饭一样

放管服改革的另一个问题是,明明做不到,非要喊口号。当前,一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口号,正在让放管服改革脱实向虚。比如,一些基层行政审批部门喊出“24小时不打烊”“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等口号,实际却是办事大厅到下班时间就会关门。一些部门明知漂亮浮夸的口号喊过头会让基层群众反感,有损政府形象,也使基层空耗人力、物力、财力,但却照做不误。

  此外,一些地方盲目追求线上办结率,事实上造成了线下比线上更难办。当前,各地都在力推不见面审批,不少政务服务搬到网上,有些事项在手机端就能办理。但现实中,网上办事端口太多,让人无所适从,个别办事系统不稳定,操作易出错。更令人不解的是,一些地方为盲目追求网上办件量,群众即使带材料来现场办理,也会被要求回去线上办。

  还有一些事项,网上申请虽很快,等待却很漫长。以南京市的新生儿医保卡申领为例,市民通过我的南京”App申领要等几十个工作日,仅后台核验提交的材料信息就要等至少7个工作日,速度反倒不如去区级政务服务大厅现场申领。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能让改革停留在纸面上,口惠而实不至,应以提升办事企业和群众获得感为衡量标尺。改革最忌花架子、喊口号、树盆景,事关全民的放管服改革,必须名副其实。

注:本文转载自新华社客户端,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阅读:
zhonghuadajiangtang.png
滚动快送
hongsewenhuayinlin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