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之声》河北涉县讯(王斌 刘爱虎) 3月15日上午,河北省涉县76岁退伍老兵张丙江精神爠烁,认真翻阅一张张泛黄的荣誉证书,往日扎根戈壁滩,亲身经历5次核试验,目睹原子弹和氢弹威震寰宇的激情岁月再现眼前。而这些记录老人丰功伟绩,见证“中国人民站起来”的珍贵资料,因为种种原因已经尘封了50余年。
一路向西 执行绝密任务
张丙江1945年出生于涉县偏店乡前寨村,父亲是一位立下赫赫战功的八路军老战士。其受家庭影响,1963年8月份初中毕业后光荣入伍。
1964年5月份一个深夜,一列军用火车从北京良乡开出,载着卡车、洗消车、装甲车等装备行进在崇山峻岭之中。张丙江和战友们穿隧道、越河谷一路向西,耳边不时传来《学习雷锋好榜样》等激动人心的歌声。
列车经张家口、大同,转向包兰线,经武威、兰州再转兰新线,然后过玉门关、哈密等地到达新疆盐湖车站。张丙江随大部队又转乘汽车翻越天山山脉,来到荒无人烟的终点站马兰村,这里也是中国唯一的核武器试验基地(罗布泊)。
张丙江所在的防化营主要担负核试验取样和测量数据工作,由于肩负任务事关国家机密,所有指战员必须做到“上不能告诉父母,下不可透露妻儿。”
扎根戈壁 有苦也有甜
据张丙江回忆,核武器试验基地罗布泊距离驻地马兰村至少500公里,四周全是沙漠和戈壁滩,不仅昼夜温差大,而且风势异常猛烈。有时候,他半夜睡梦中会被冻醒,原来遮风挡雨的帐篷已被大风刮跑,众人只好穿上衣服重新搭建,嘴里和鼻孔灌进去不少沙子。
与此同时,一些战友因为“水土不服”,给生活带来不少烦恼。刚进驻罗布泊第一个星期,张丙江出现强烈生理反应,除了经常呕吐外,还有嗓子冒酸水,没有食欲,全身乏力等症状,幸好当时身体抵抗力强,经过一番精心治疗,慢慢适应了当地生活。
罗布泊寸草不生,所有给养全部靠部队从马兰转运过来,虽然吃穿不愁,但是蔬菜瓜果,特别是饮水比较紧缺,特殊时期还需要去附近的孔雀河取水,不过河水又苦又咸,喝到嘴里很不是滋味。
张丙江激动地说,那时候尽管生活艰苦,可战士们个个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心里想的都是如何攻难克艰,千方百计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众人为保证原子弹试验成功,增强国防力量,保卫世界和平,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爆炸成功 蘑菇云直冲云霄
在张丙江的脑海里,核武器试验基地“爆炸中心”场景依然记忆犹新,数十米高的钢塔耸立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周围分别配置楼房、铁路、桥梁等建筑物,还有坦克、装甲车、火炮、汽车、列车,以及猪、马、牛、羊等牲畜。高高的塔架子上面悬挂着“严肃认真 周到细致 稳妥可靠 万无一失”16个金色醒目的大字。
1964年10月16日早晨6时,张丙江和战友们早早起床,6时30分吃完早饭将测试车辆开往预订地点,然后分成多个梯队,准备在原子弹爆炸后以最快速度冲进核心区域,获取相关样品和数据。
按照预定方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将于当天15时引爆。张丙江所在第二梯队非常幸运,可以躲在距爆炸中心50公里的山坡上,目睹和见证这一震惊世界的精彩瞬间。
15时整,张丙江透过墨镜看到一个类似蜡烛火苗的黄色闪光,紧接着亮点变成一个猩红色的大火球。数十秒后,众人可以摘下眼镜仔细欣赏壮观场景,火球变成黑灰色的浓雾翻滚着冲上云霄,渐渐形成巨大的蘑菇云。
这时候,身边的欢呼声此起彼伏,战友们摘下帽子,挥舞着双手冲下山谷,很多人相拥而泣,用各种方式赞叹、祝福伟大的祖国,以及为此付出艰辛努力的科学家们。
张丙江因为文化水平较高,业余时间负责连队黑板报工作,他即兴赋诗一首:春雷惊世界,蘑菇高万丈。粉碎核讹诈,华夏自当强。
屡立战功 经历5次核试验
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张丙江作为防化战士全副武装,乘坐封闭严密的装甲车迅速冲向核心区域,争取最短时间内取得相关核辐射数据,他们沿途看到许多坚固的楼房坍塌,坦克、汽车等装备被强大热流损毁或熔化……
从1964年5月份开赴新疆,到1969年2月份光荣退伍,张丙江先后经历了包括中国首枚原子弹、氢弹在内的5次核试验,服役期间两次荣立三等功,两次受到嘉奖,连续3年被授予“五好战士”荣誉称号。
强国强军 鼓励后人参军入伍
“当兵干什么,当兵干什么,你也说他也说,当兵就为保家卫国……”每当听到歌曲《当兵干什么》,张丙江热血沸腾。
据张丙江的妻子侯书梅介绍,她从来不知道老伴在何地服役,更没有听说过任何原子弹的消息,所有的荣誉证书长期锁在单位铁柜子里面,一直到前段时间电视剧讲述“罗布泊核试验”故事,家人才知道其隐藏了几十年的秘密。
如今,张丙江的最大愿望是如何将“罗布泊强国强军精神”传承下去,让更多的群众了解那段辉煌历史,他也时常引导、鼓励两个孙子或参军入伍报效祖国,或学习先进科学技术投身国防建设事业。
前言 他不仅仅是学者、诗人、作家、小说家、历史学家,还是一代文化“巨人”,更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 正因<[详情]
导语:《战狼2》演绎出了中国军人的万丈豪情和保家卫国的英雄壮志,看后让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在《战狼2<[详情]
——纪念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辰一百周年 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当然是一件非常必要,非常有意义的<[详情]
“作始也简,将毕也钜。”1956年2月,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董必武视察一大会址。回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之<[详情]
1990年初,我给曾任第一野战军副参谋长的王政柱首长打电话,建议组织编写第一野战军战史。他即向曾任一野一军<[详情]
北京,对毛泽东有着特别的意义。 1918年、1919年,青年毛泽东两次到京。在李大钊的引导下,他成为一名<[详情]
抗日战争胜利后,一场规模不亚于美国二战时在欧洲战场的大规模军运,在中国迅速展开。驻华美军司令魏德迈甚至炫<[详情]
文/胡遵远 詹谷堂,1883年出生在金寨县南溪镇(当时属河南省商城县管辖)葛藤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由于家<[详情]
1927年9月20日,秋收起义失败,此后,毛泽东开始思考起了一条与“城市革命”截然不同的道路——“农村包围<[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