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之声》栏目官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协办  
    2020年07月12日 08:14:30 星期日
首页 > 史海

史海

回顾经典:人民公社大食堂 疯狂的年代 疯狂的吃喝

时间:2021-03-08 16:30 |编辑:三农之声|

1.jpg

 1958年6月底,河南信阳地委根据《红旗》杂志两篇文章透露的毛主席关于办大公社的指示 进行了讨论和研究,认为合并后的大社,实际上已构成人民公社的雏形。由地委秘书长赵光带领工作组,首先在遂平县卫星集体农庄试点,在原21个农业社的基础上,又并入6个社,共27个农业社、9360户参加。7月初,正式建立了“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这样,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在河南诞生了。

2.jpg

 规定各农业社的一切生产资料和公共财产转为公社所有,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社员分配实行工资制和口粮供给制相结合;总结了青年队集体吃食堂的好处,推广了公共食堂;同时成立了托儿所、幼儿园、敬老院、缝纫组;公社设立了农业、林业、畜牧、工交、粮食、供销、卫生、武装保卫等若干部或委员会,下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和组织军事化、生产战斗化、生活集体化。

3.jpg

 8月 5日,毛主席视察了河北省的徐水、安国县的农村后,来到河南的新乡。河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史向生在专列上向毛主席汇报了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的情况。当谈到嵖岈山公社试行简章时, 毛主席说:“人民公社这个名字好,包括工、农、商、学、兵,管理生产,管理生活,管理政权。”他指出:“公社的特点是:一曰大,二曰公。”

4.jpg

 毛主席视察三省和“还是办人民公社好”的消息,很快在报上发表。各地立即掀起了建立人民公社的高潮。人民公社特点:一大(规模大)、二公(公有化程度高),实际上是一平(平均主义)、二调(无偿调拨)。

5.jpg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五十年代后期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中,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作的一项重大决策。并伴随着大跃进运动。它违背了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相适应的关系。由于在合作化运动的后期已出现了过急过猛的问题,所以人民公社化运动也出现了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情况,刮起了"一平二调三收款"的"共产风"。

6.jpg

 原农业社的一切公有财产交给公社,多者退,少者不补。社员交出全部自留地,并将私有房基、牲畜、林木等生产资料也都转归公社所有。生产大队是管理生产、进行经济核算的单位,盈亏由公社统一负责。分配上一律实行工资制,同时实行粮食供给制,即全社社员不管家中劳动力多少,都按照人口免费供 应粮食。于是,各个生产大队都以生产队为单位组织了公共食堂,全国共计有数百万个食堂,并提出"放开肚皮吃饭"等口号。

7.jpg

 人民公社大食堂是“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的产物。在公社化运动中,各村生产队都成立了公共食堂,“吃饭不花钱”的宗旨得到空前发展,很多地方宣布人民公社为全民所有制,并试点“向共产主义过渡”。但这一试验型的“共产主义大锅饭”没过两三年便宣告终结。

8.jpg

 回顾经典:人民公社大食堂 疯狂的年代 疯狂的吃喝

注:本文转载自三农之声,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阅读:
zhonghuadajiangtang.png
滚动快送
hongsewenhuayinlin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