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之声》栏目官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协办  
    2020年07月12日 08:14:30 星期日
首页 > 三农精博

三农精博

留守儿童的世界只有“等待”?父母为了生活远走他乡

时间:2021-02-17 22:04 |编辑:三农之声|

/肥宅

 你有在家门口“等待”过父母吗?

 为了生活,父母远走他乡,孩子只能留在家里,年龄小的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离开,稍微大一点就会流露出伤心的眼泪。

 中国共有6102.55万农村留守儿童,随着社会的发展,关注并且能够帮助到留守儿童的机构慢慢升起,想要改变孩子“等待”的心理,就要把事实说出来。

图片59.png

 父母长时间的离开会造成孩子一部分的情感流失,即使春节回来见面也弥补不了孩子内心的孤独,还会有一些孩子体谅父母外出打工的艰辛,留在家里也会用成绩去回报父母的辛苦。

 河南商丘的一对父母在外打工,把2岁的孩子交给奶奶看护,在刘先生和妻子从外地快到家的时候,就看到自家的小孩在村口等待,家里的人说孩子来来回回跑了好几趟,等待父母。

图片60.png

 或许没有经过就感觉不到什么,2岁小孩对所有事物的认知都不是很清楚,只能用行动力去证明他对父母的想念。

 情感的枷锁是不能解开的,时间会让这份亲情的联系更加深厚。

 孩子们想要父母陪伴,父母却想要给孩子更好的生活,能够长时间在家里,谁会选择去外地工作,租房子还没人脉,挣得工资还要省吃俭用留给孩子上学。

图片61.png

 有时间让孩子去体验一下父母的生活,只要尝试就能从某种意义上改变孩子对父母的看法,生活就是为了“钱”奋斗,缺少钱似乎哪里都去不了。

 孩子的出生是家庭生活稳定的象征,父母外出打工是根据家里情况和孩子未来生活做打算。

 想要生活过得好,就要经历内心的孤独,不管父母还是小孩。

图片62.png

 父母外出打工,在刚进入社会的时候,更多人会选择去工厂工作,没有一个朋友,还想念家里的亲人,父母都是依靠对孩子未来的想法支撑下去的。

 孩子的“等待”不是对父母的失望,在等待的过程中,孩子们只是想要第一时间看见常年在外的父母,如果有能力孩子们甚至都想要跟随父母去外地。

 和奶奶在家也没什么不好,一些比较传统的思想都会从奶奶身上传递到孙子、孙女的思想里,还能发展动手能力,毕竟在父母跟前的孩子都会被偏爱。

图片63.png

 亲情是最难维护的感情,孩子和父母的情感需要维护起来,女儿和儿子对待父母是有不一样的表达,女儿和父母的关系会比儿子好一些。

 不过再怎么样,父母对孩子的情感从未缺席,长时间陪伴可能父母会用溺爱浇灌,不是有人说过“距离产生美”,孩子跟着爷爷、奶奶成长能够得到不少的动手能力,父母去外地打工只是短暂地离开,生活的改变是从欢声笑语中得到。

图片64.png

 父母从外地回到家乡,就要去感受一下田园生活,对孩子的愧疚需要慢慢弥补,想要“等待”的人终究会到来,孤独只是人生中的一段旅途。

 那种翘首以盼的心情只能从孩子的内心得到,想让父母长时间在家里,就要用自己的能力闯出一番天地,让父母不再为了生活上面的事情操心,感恩不能忘记,不是父母不爱孩子,就是因为太爱才会选择去外地工作。

图片65.png

 留守儿童也是有快乐的存在,生命很短暂却经历了喜怒哀乐的情感表达,回忆里缺少不了亲情的存在,生活就是如此。

注:本文转载自央视三农之声,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阅读:
zhonghuadajiangtang.png
滚动快送
hongsewenhuayinlin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