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各地水果逐渐上市,果商已经开始在果品产区收购水果。每年果期,果农在出售水果的过程中,都会遭遇了许多的不公平现象,且有的客商借助自己的优势,抓住果农急于出售的心理,多方面都能多占一点便宜就多沾一点,以争取更多的利润空间。
其实,果农明知自己吃亏了,也只能打掉牙往肚子里咽,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比如,果商在收购水果时,3斤重的纸箱或者胶筐,非要扣除5斤的毛皮,活生生的占取2斤果子的利润。那这算不算“坑农”呢?当然了,出现这种情况,肯定是“坑农”行为。对于果农来说,吃这点“小亏”并不算什么,最怕的就是果商坐地起价。
果商收购与果农出售水果的圈内,双方都明知道内部的操作事情,可以说都心知肚明。水果收购商以此每称多收入2斤的果子的纯利润,果农损失2斤的价钱。有人看到这种情况,就真心为果农鸣不平,感觉果农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事实上,果农确实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而果农们却熟视无睹视而不见,根本原因在于二者交易的过程中,果农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
作为果农来说,水果成熟后,都要利用晴好的天气,抢抓时间急于出售,一旦错过了最佳出售期,受阴雨等各种意外情况出现,就面临果品质量下降、没有客商收购的险境,现在在每箱损失2斤水果的价格与损失很多的情况下,果农会选择哪个方面呢?
事实上,每年到水果成熟的季节,果农们头戴矿灯凌晨三点就开始下地采摘水果,待天亮时将采摘好的水果拉到收购点出售,那时不管客商怎么压价、怎么占便宜,果农都抱着赶紧卖了的心态;往往在这个时候,果商看到越来越多的果农出售水果,就采取不停压价的方式以获取更多的利润。
比如说,果商大清早广播通知收购的价格每斤是2.6元,当收购摊点云集的果农很多、果量很大时,立马就压价到2.4元;过一会又压到2.2元……这是果商获取高额利润惯用的“杀手锏”,果农称为“坐地起价”。
而这个时候,果农看到这样的价格时,心里就发慌,有的果农心里就滴血,只能都埋怨自己的运气不好。这种坑害果农的事情在乡村关中一带水果出售的季节,早都已习以为常了。当然了,这时候果商以再低的价格收购,果农还是要出售给果商的,不可能再拉回去;如果拉回去没办法储存,最后都成了废果而一文不值,这就是果农出售水果时的最真实情况。
我们说,果农出售水果,年年都遇到这样的事情,都习以为常了,并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大家都心照不宣,都抱着赶紧出售果子、把钱装在口袋里的心态。因为果价由果商定的,果商拿钱收果子,果农感觉到这个果商做的不公平、不合理,那可以不卖给他,另找果商出售;但果农不卖给这个果商,其他的果商还是一样的做法。况且,其他的果农都呼呼啦啦争先恐后的出售,也促成了果商硬气的心理。事实上,这种做法已经形成了果品交易的“潜规则”,果农只能说无可奈何硬着头皮去面对。
因为市场就是这样的市场,行情就是这样的行情。果商占果农便宜,果农自认为吃亏,双方交易都是自主自愿的原则,没有准强卖强买,这就是果子出售的现实情况。真正要说怎样去解决,那就看果商的良心了,除此之外,果农是没有任何办法的。
2月23日19时,由重庆日报、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共同举行的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宣讲活动在重庆日<[详情]
《湖南日报》 2021年02月23日 第8版 专家简介:陈文胜,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特聘教授、湖南<[详情]
2月21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十四五”开局之年,针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文件提<[详情]
冉慧(左)在群众家中走访调研。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月21日17时讯(阙影)今年春节,<[详情]
《新京报》讯(记者 耿子叶)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并<[详情]
《新京报》讯(记者 周怀宗)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把产业主<[详情]
其实,我们都是“打工人”,但我们很傲娇....“打工人,打工魂,打工人是人上人! 这段时间,“打工人”成<[详情]
导读:十四五期间,我国助推我国生物育种产业快速发展;湖南:首个无人农场明年4月投入运行;宏辉果蔬:拟投资4<[详情]
面朝黄土背朝天——这是人们对农业的印象。 传统农业是一种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但科技的发展,特别是<[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