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之声》栏目官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协办  
    2020年07月12日 08:14:30 星期日
首页 > 市县

市县

探寻山西省灵丘县曲回寺“石像冢”

时间:2021-04-23 10:48 |编辑:三农之声|

《三农之声》山西灵丘讯(白雁香 通讯员 马静波)4月的灵丘,云轻雾淡,空气中弥漫着嫩草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踏着春天的脚步,记者一行人来这里探寻唐代石雕组群遗址—“石像冢”。

 素有“塞北小江南”之称的灵丘,不仅自然风光秀美瑰丽,而且文物遗址也颇具特色。位于灵丘县独峪乡曲回寺村的唐代石雕组群遗址—“石像冢”便是其中之一。

图片5.png

 曲回寺位于灵丘县独峪乡,距县城75公里。背倚九龙岗,面对阎背岭,寺前有独峪河自东向西流述,景色秀丽怡人。曲回寺属五台山的下院,是一座曾拥有百余名众僧的佛教寺院,宋、辽、元、明、清各代均有修葺。1937年被日军烧毁,现仅存殿基、月台、道、柱础等遗迹。因其形如墓冢,被称之为“石像冢”。

 据了解,唐玄宗统治前期,经济发展,天下大治,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此时,中国美术进入黄金时期,佛教也盛极一时。在这种情况下,一种佛教礼拜供养模式——曲回寺石塔(石像冢)横空出世了。它由“三百六座”组成的群体,可谓规模宏大,形式独特,成为国内外佛教史上的空前发现。

图片6.png

 初见石像冢,大家无不为它的精美工艺所叹服。灵丘县文物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曲回寺石像冢建于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是大禅师慧感奉诏创造。现已确认的石像冢41座,不能确认的6座,有像无冢的3座,以曲回寺寺院为中心,周围依山势分布,总面积20余平方公里。石佛冢体大小不等,每座冢中都安置着十尊左右的佛、菩萨、金刚、供养人等雕像。目前发掘出的石像最大的高1.2米,虽面目已经风化模糊,但衣带清晰可辨。石像冢充分反映出中晚唐时期佛像雕刻艺术的纯熟,对研究中国的佛教史、美学史、雕塑史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曲回寺石像冢博物馆内展示了珍贵的出土文物佛教塑像和出土金银器图片,并通过全息投影技术展示了石塔建造过程以及大量的历史背景资料。这批出土文物代表了一个历史时期金银器制作的最高水平。

图片7.png

 为保护这些珍贵的唐代石雕组群,2001年,国务院将其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随着乡村游的大力发展,来灵丘的游客大多会去游览被当地人称之为塔的“石像冢”,品读历史、感悟中华文化。

 2020年,山西省灵丘曲回寺石像冢博物馆揭牌并对外开放。唐代的金银器物图片,充满神秘色彩的石像……馆内展出的珍贵文物吸引无数游客驻足观赏。

 曲回寺石塔,不仅仅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同时也是佛教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尽管历尽沧桑,创痕累累,但仍以雄浑、博大、精美的独特魅力著称于世。

注:本文转载自三农之声,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阅读:
zhonghuadajiangtang.png
滚动快送
hongsewenhuayinlin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