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之声》栏目官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协办  
    2020年07月12日 08:14:30 星期日
首页 > 农耕

农耕

新法案出台:农村“三块地”迎来新机遇

时间:2021-05-05 18:57 |编辑:三农之声|

580×398

  从今年开始,三农发展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过去主要集中在产业上、制度上,而从2021年开始,三农发展重心转移到全面乡村振兴。为什么呢?

  1、瓶颈制约

  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社会经历了重大变迁,各产业蓬勃发展,但农业发展相对缓慢,且与其他行业差距越来越大。农业作为基础行业,对几乎其他各个产业都起到重要支撑作用。而农业的低效直接制约着其他产业的发展。

  2、农业短板凸显

  很多人说农业的短板在于收益太低,种地人的挣不到钱,但这只是表面现象,深层原因则是农业产业的升级问题。再加上农村的各种问题亟待解决,农业短板越来越凸显。

  3、脱贫攻坚的承接

  脱贫攻坚历史任务完成以后,接下来将是如何巩固成果。说到底,还是要产业作支撑,产业脱贫才是硬道理。

  所以,乡村振兴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而29日出台了《乡村振兴促进法》使乡村振兴有法可依。

  在新法案中,提及很多方面,其中也提到了土地问题,也就是三块地:耕地、建设用地和宅基地。

580×317

  一、耕地

  过去由于种种原因,对于耕地的管理比较松散,所以撂荒及违占现象时有发生。

  我们的粮食产量实现17连增,一方面是广大农民辛勤劳动的结果,另一方面则得益于土地。大概在2015年至2017年的时候,社会资本下乡拉开口子,一批资本进入到农村,但大多数是冲着农村土地去的,于是大规模流转后发现农业经营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容易,甚至很多人都赔了钱,于是就出现了大面积的弃耕毁约撂荒现象。

  今年随着粮食安全提到首要位置以后,耕地和种子问题提上日程。对于耕地,今年先后提及数次:

  第一次提出严惩耕地违占问题,紧接着又陆续通报各地违占事件,而在刚刚出台的《乡村振兴促进法》中,再次对耕地提出要求。

  1、严控耕地非农化”“非粮化

  在以往的增减平衡政策中,很多地方把农地增减为建设用地指标,而增减的耕地不是数量不够就是质量较差,严重破坏了耕地发展。这次在法案中,明确提出严格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类型农用地,坚决遏制土地非农化”“非粮化,并上升至立法层面。

  2、保护基本农田,推进高标准农田。

  法案提到保护基本农田,并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并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随着农业发展,未来发展高标准农田将成为重点,相关补贴及扶持也会增加。

580×320

  二、建设用地

  很多人去农村其实都是冲着建设用地去的,因为建设用地可以从事其他高利润的项目。法案中明确,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建设用地要优先倾向乡村产业及乡村建设的发展。合法登记的建设用地在出租、出让时也优先用于发展集体经济和乡村产业。

  三、宅基地

  三块地改革中,人们最关心的就是宅基地,因为数量之多、面积之广,涉及亿万农民的直接利益,对于宅基地法案提了两个点:

  1、严禁违背农民意愿的撤并村庄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一些地方陆续实行了合村并镇、撤并村庄等,但在改革过程中却出现很多问题,比如强迫农民上楼等,所以不管是在今年的一号文件中,还是法案中,都把尊重农民意愿放到了首位。

580×386

  2、稳慎推进

  在今年的一号文件中,有小半篇幅都涉及了宅基地,如今又进行了立法保证,所以今年对于宅基地的主要政策则是稳慎。

  一方面,宅基地情况千差万别,有一些农民已举家搬迁,在城镇落户,愿意退出,但是农民作为个体很难成为有效的谈判主体,而且很多农民对于退出政策也不了解;

  另一方面则是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使农民组织与其他主体之间的平等协商。

  所以,对于宅基地改革从今年的政策来看,不会在太大的动作。随着城镇化落户门槛越来越低,城镇化不断推行,宅基地问题慢慢推进。

580×386

  四、结语

  最后总结一下,对于耕地,将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对于建设用地,则优先用于乡建发展;对于宅基地,则是稳健推进。可以预见的是,一场新的农业改革发展序幕已缓缓拉开。

注:本文转载自百姓中国周刊,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阅读:
zhonghuadajiangtang.png
hongsewenhuayinlin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