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一位穿着普通的老人在北京军事博物馆参观,他走进位于三楼的“抗美援朝展馆”,一直这样看着当年的战斗英雄所留下的武器装备。可当老人看到一挺机枪时,终于忍不住落泪,他哭着指向放在展馆的物品说:“这上面第一挺机枪就是我的。”
老人的“奇怪”言论引起工作人员的注意,在场参观的其他人也非常好奇,明明是军事博物馆收藏的东西,机枪也是抗美援朝的战斗英雄所留下的,怎么就成他的了。
随后,老人回忆起当年的场景,他站在这一挺饱经战火洗礼的机枪前,沉默良久后,突然又像个孩子似的坐在地上哭了起来。这一景象让在场的人更为不解,一段尘封将近30年的历史,终于重现在人们的眼前。老人讲起了当年参加抗美援朝的故事,介绍起这一挺机枪的由来。
老人名叫金珍彪,1931年出生在湖南武陵源中湖乡,当时由于战乱不断,再加上当地位于多省交界处,山脉纵贯,沟壑纵横,整个湘西地区的匪患一直很猖獗。其实在古代封建王朝时期,湘西匪患便屡禁不止,金珍彪也深受其影响。
金珍彪从小没有念过书,年轻的时候被强掳去当土匪,但他并没有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只在山上待了3天,后来就偷偷跑回家了。在解放前,湘西地区的匪患的确很严重,国民党部队为了拉拢土匪,还给他们发放很多武器装备,这无疑增加了解放军解放湘西的难度。1949年11月,为配合二野解放大西南地区,贺龙率18兵团进军秦岭,四野42军、47军、50军也配属刘邓大军。后来双方会师白马山,彻底打开了入川的通道。
当年人民解放军喊出口号:“土匪不肃清,大军不收兵。”一场浩浩荡荡的剿匪运动就此拉开序幕。
1950年12月,湘西的匪患问题基本上被解决,金珍彪等人因为罪恶比较轻,于是对他们进行集中改造,思想上有了很大改观。并加入湘西47军141师423团当兵,他们都加入了人民军队。从湘西山林到朝鲜战场,一万多名湘西“土匪”在当时走上了一条自我救赎的道路。
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加上湘西这片土地上独特的群体心态,多年来培养起过硬的军事素质,最终造就了朝鲜战场上一群勇猛无匹的另类英雄。47军一位师政委将之总结为“枪法准,能吃苦,特别能打仗”。金珍彪通过训练,成为了人民军队中的一名机枪手,他在战场上非常勇猛。
1951年3月,金珍彪告别家人,跟随部队一起开赴朝鲜战场。这些半辈子都在湘西的山林里打转的汉子们,还没想到自己即将面对的将是世界上第一军事强国,这将是一场至为惨烈的碰撞。“联合国军”部队也完全低估了抗美援朝将士们的决心和勇气。
根据原47军军长曹里怀将军的回忆:“湘西土匪大都是贫苦的农民,他们都是被逼上梁山的。你们想象不到他们在朝鲜战场打仗有多勇敢。他们打出了国威,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战死了,很壮烈,我常在梦中念着他们。”每当想到湘西子弟兵,老将军总是忍不住泪水潸然。
金珍彪入朝后参加的第一场战斗是夜月山战斗,他在这次的战斗中见识到战争的残酷,他看到副班长赵玉忠的一条腿被炸断,坚持在前线作战。副排长王兴邦满脸是血,仍然坚持指挥作战。看到战友们特别是党员骨干的英勇顽强,金珍彪的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他也下定决心誓死报国,不怕牺牲。
如果要说起湘西子弟兵在朝鲜战场最惨烈的战斗,不得不提起1953年3月的老秃山攻坚战,那一年,金珍彪、宋德清等人随47军连场血战。老秃山位于朝鲜驿谷川南,又名上浦防东山,是通往汉城的要塞,战略位置非常险要。自1952年6月起,志愿军和美军在朝鲜的中部地区反复拉锯,志愿军先后5次攻下老秃山高地,但都被美韩军反扑夺走。
经过长达将近一年的血战,整座山已经是草木皆无,一片焦土 ,从此便被称为“老秃山”。1953年3月,志愿军第47军141师423团再次攻击老秃山,准备再一次夺回高地。“联合国军”派出哥伦比亚营的一个加强连、美军精锐部队第八集团军第7师20个排及两个搜索班,还外带一个坦克连。
“联合国军”在老秃山阵地上构筑了195个明暗堡,形成了以15、16、17号高地为支撑点的坚固环形防御体系和密集火力网。志愿军战士们都知道,这又将是一场恶战。但他们从未畏惧,反而更加坚定了奋勇杀敌的决心。
3月23日晚,志愿军率先发起冲锋,机枪手金珍彪与战友一起猛烈开火,连掏下美军17个暗堡,仅仅用了15分钟时间,志愿军就成功将红旗插上了老秃山的主峰。战斗并没有因此结束,真正惨烈的搏杀才刚刚开始。敌人已经做好全力反攻的准备,猛烈的炮火朝着志愿军的阵地袭来,金珍彪和营长郝中云端起机枪对敌人进行猛烈扫射,击毙不少敌军,但金珍彪自己的右腿也受伤了,中了3枪。
等金珍彪从战壕中爬起来,他发现组长、班长,还有红旗手和弹药手全都牺牲了。还没来得及喘一口气,敌人就已经冲上来了,金珍彪忍着剧痛举起机枪开始扫射。紧接着,美军开始朝阵地投掷燃烧弹,阵地上一瞬间成为火海。金珍彪抱着机枪,顺势滚下深沟战壕中,他的衣服已经被烧没了,并且背部、腰部等处都被严重烧伤。
直到天黑,金珍彪终于被前来支援的战友们发现,最终将他转移到山下,用军用卡车送回后方战地医院。根据战后统计,金珍彪在朝鲜战争上共歼敌165人,成为杀敌最多、获勋章最多的志愿军战士。志愿军总部还授予他一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的称号。
10月,贺龙率领中国人民第三届慰问团前往前线慰问。他听了老秃山战斗的汇报后,非常感动,还亲自到部队慰问官兵,接见老秃山的战斗英雄们,并与湘西老乡金珍彪亲切交谈。随行的作家老舍深受感染,还专门留下来采访老秃山战斗英雄事迹,金珍彪就成为他塑造人物的原型,小说《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的英雄机枪手就是以金珍彪为人物原型。
1954年9月,首批志愿军回国,解放军政治部副主任肖华在辽宁安东欢迎凯旋回国的英雄。当金珍彪等功臣走出车厢时,肖华与他们一一握手,还为他们戴上大红花。回国后,金珍彪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被提拔为排长,不久后又升任连长。金珍彪感到非常光荣,他对党的感恩之情与日俱增:“我要一辈子听党的话,跟党走,努力工作,争取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金珍彪的事迹让无数人为之称赞,同时也引起某些不怀好意人的嫉妒。金珍彪在1957年回乡探亲时,有人在他的“土匪出身”问题上大做文章,遭人错告,最终被开除党籍,还被部队精减回乡。当时金珍彪的家乡有一个姓赵的老秀才,此人思想顽固不化,一肚子的坏水。金珍彪回乡时,他看到昔日的“土匪”如今成了英雄,而自己还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心理落差感很大,于是产生报复心理。
赵老秀才于是写了一封举报信,上面写着“奉上军令,请假回乡,路过高山险地,侮辱姑娘,匪性未改,攻打粮仓”等。组织上并未查明真相,直接举行批斗会,开除了金珍彪的党籍,还把金珍彪和其妻子送往农场劳动改造。
金珍彪的归来没有英雄赞礼,也没有族人的嘘寒问暖,迎接他的只有冷漠、警惕的眼神。在朝鲜战争英勇杀敌的湘西子弟们,试图通过自我救赎来洗去那段不堪的经历,可有些人并不想看到他们好,于是处处针对他们。1962年,金珍彪忍受不了乡亲们的冷漠眼神,于是决定搬出村子,住在深山中。
后来,金珍彪的行踪被人发现,于是被抓回村子批斗。而后一直有几个基干民兵看管他,期间还不断折磨金珍彪。有一回,基干民兵的小伙子还一斧头直接劈砍进他的背部,金珍彪很幸运在医院捡回来一条命,但被迫休养了8个月。金珍彪的噩梦仍然还没有结束,而后他又被批斗判处死刑,宣判的人竟然是当年写信诬告他的赵秀才。即将行刑前,上级领导发话才保住了金珍彪的命。
直到70年代末,金珍彪的苦难才告一段落,组织上给他恢复了二级伤残军人的身份,但是党籍户口问题还是没得到解决。1980年,金珍彪老人前往北京军事博物馆进行参观,在三楼的抗美援朝展馆内,金珍彪看到展览位上摆放着一挺机枪,他走过去仔细看了看,他突然回忆起当年在朝鲜战场的事情,眼泪就落下来了,哭着说:“这一挺机枪就是我的。
金珍彪在战场上浴血厮杀多年,对自己的配枪肯定是再清楚不过了,他清楚地记得他当年所使用枪的型号、规格和痕迹。当年在战场上,这一挺机枪留下了很深的战斗痕迹,枪托上有一个摔裂的痕迹,就是当年在朝鲜战场的战斗中留下来的。看到曾经与自己并肩作战的机枪,老人的心中再也忍受不住,多年来压抑在心中的情绪终于释放,他在博物馆里大哭起来。
老人的事情引起上级部门的重视,最终为金珍彪恢复了党籍。临近人生的终点,他没有向组织提过自己的任何委屈,也不提一生的苦难,更没有任何物质诉求,唯一的心愿就是重新入党。2008年9月,组织上为金珍彪老人恢复了名誉,同时也恢复党籍。金珍彪虽然躺在病床上,但在他重新入党的那一刻,他用颤抖的双手一遍遍抚摸着鲜红的党旗,犹如失散多年的游子终于回到母亲的怀抱。
这一刻我盼了51年,如今终于能重回党的怀抱。“入党仪式结束后,金珍彪激动地像个孩子一样眼含热泪向大家诉说。
谨以此文向抗美援朝老英雄金珍彪致敬!
前言 他不仅仅是学者、诗人、作家、小说家、历史学家,还是一代文化“巨人”,更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 正因<[详情]
导语:《战狼2》演绎出了中国军人的万丈豪情和保家卫国的英雄壮志,看后让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在《战狼2<[详情]
——纪念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辰一百周年 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当然是一件非常必要,非常有意义的<[详情]
“作始也简,将毕也钜。”1956年2月,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董必武视察一大会址。回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之<[详情]
1990年初,我给曾任第一野战军副参谋长的王政柱首长打电话,建议组织编写第一野战军战史。他即向曾任一野一军<[详情]
北京,对毛泽东有着特别的意义。 1918年、1919年,青年毛泽东两次到京。在李大钊的引导下,他成为一名<[详情]
抗日战争胜利后,一场规模不亚于美国二战时在欧洲战场的大规模军运,在中国迅速展开。驻华美军司令魏德迈甚至炫<[详情]
文/胡遵远 詹谷堂,1883年出生在金寨县南溪镇(当时属河南省商城县管辖)葛藤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由于家<[详情]
1927年9月20日,秋收起义失败,此后,毛泽东开始思考起了一条与“城市革命”截然不同的道路——“农村包围<[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