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之声》栏目官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协办  
    2020年07月12日 08:14:30 星期日
首页 > 创业新星

创业新星

新春走基层:铜仁大学生回乡“揉泥巴”闯出一片天

时间:2021-03-08 16:30 |编辑:三农之声|

  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的刘翔,凭着不服输的韧劲,靠种地闯出了一片天。  春节前夕,铜仁市万山区茶店街道老屋场村,40岁的刘翔站在扶梯上,举着水管清洗大棚。这棚得定期打扫,光照充足了,农作物才能长得好哩。十几年的果蔬种植经历,让刘翔积累了不少经验,对于大棚管理,他得心应手。

580×435

  标准化大棚内温暖如春,田垄间,青翠欲滴的草莓苗一棵挨着一棵,尚未成熟的青果、圆润饱满的红果一个挨着一个。再有十来天,5个棚的草莓都能上市销售,能增收好几十万。甜蜜产业即将丰收,刘翔咧着嘴直笑。  刘翔的甜蜜产业,并非一直都甜。

580×435

  2004年,植保专业毕业的刘翔带着满腔抱负回到老家,靠着开荒和流转土地种植梨子60余亩。果苗、肥料、人工,什么都得花钱。梨子种植周期长、见效慢,刘翔便在果园里套种辣椒、西瓜等短效产业,以短养长。  由于缺乏种植技术,长短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并未产生多大的效益,刘翔举步维艰。住地窖、饭菜里见不到一滴油水。果园前期投入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为了节约成本、就近管护,刘翔从家里的老木屋搬到了果园附近的地窖。

580×435

  刘翔的举动让亲朋好友十分不解:你有文凭,为啥不在城里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偏要跑回农村揉泥巴?刘翔小时候,家里种的满坡玉米、红薯养不活一家人,他立志要靠土地换一种活法。  翻耕、育苗、管护、改良土壤……得知刘翔的情况后,茶店街道派出农技人员进行指导,刘翔学到了不少种植技术。2009年,梨子进入盛产期,十多万的收入让他更有底气。

580×435

  2015年,在农业惠民、旅游兴业发展思路指引下,万山区从山东寿光引进九丰公司,打造九丰农业博览园;2017年,在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下,万山以九丰农业为龙头,在全区推广九丰农业+”大棚蔬菜技术培训和产业发展模式,标准化大棚蔬菜基地覆盖10个乡镇(街道)37个村。

580×435

  乘着农村产业革命的东风,2017年,刘翔承包5个标准化大棚,轮番种植水果、蔬菜。在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支持下,他的收入逐年增加,买门面、修新房,一家人日子越过越红火。  受刘翔影响,村里发展产业的农户越来越多,不少人上门向他学习种植技术。传统农业向现代化高效农业的转型发展之路,让万山区群众日子越过越甜,去年,万山区的79个标准化大棚蔬菜基地,带动5408户贫困户2万余人脱贫增收。

580×435

注:本文转载自百姓中国周刊,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阅读:
zhonghuadajiangtang.png
滚动快送
hongsewenhuayinlin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