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之声》栏目官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协办  
    2020年07月12日 08:14:30 星期日
首页 > 乡贤新风

乡贤新风

凝聚“乡贤+”力量 以贤治焕渔里新风

时间:2021-01-17 15:36 |编辑:三农之声|

难忘乡愁,游子归巢;情系桑梓,传话乡情。9月5日下午,余新镇举办首届乡贤论坛,在这场

亲情的聚会、智力的峰会、发展的盛会上,余新镇的乡贤代表们从各自的专业背景、行业领域出发,为余新镇在高铁新城背景下的新发展、新挑战及乡贤人士如何支持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开启一场头脑风暴。

近年来,余新镇凝聚“乡贤+”力量,通过搭好联谊、组织、研究会等平台,深挖乡贤文化底蕴,凝聚内外乡贤力量,成功搭建乡贤反哺家乡桥梁。

凝聚乡贤力量,让新乡贤成为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的智囊团

自嘉兴市启动“高铁新城”规划建设以来,余新镇作为高铁新城南部“重要板块产城融合示范区”,始终坚持产城融合的发展定位,以高起点、高标准打造品质新城,现已成为城镇经济发展的主引擎,投资兴业的首选地,创业干事的大平台。在余新镇首届乡贤论坛上,嘉兴市久盛旅游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建华,嘉兴绿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强根,嘉兴一中实验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邵毓君,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曹观法4位余新镇乡贤联谊会会员代表走上舞台,围绕余新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乡贤文化的理解、乡贤如何助力、支持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等问题进行开放式论坛,共商高铁南畔新发展、共谋品质余新新未来,为余新乡贤文化研究会开启华章。

据了解,余新镇首届乡贤论坛上,还依托镇文史办成立余新镇乡贤文化研究会,致力于对余新镇乡贤历史文化和乡贤工作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等的研究,对余新历史上的名贤生平事迹及作品进行有组织、有步骤的研究发掘;收集、整理、发表乡贤的史料和研究成果。

可见,未来余新镇的新乡贤将凝聚更强劲的乡贤力量,助力余新镇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焕发渔里新风,让新乡贤成为城镇社会治理的后援队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和高铁新城战略布局,余新镇的发展机遇不断涌现,余新镇的乡贤们也正发挥乡贤力量为余新把脉问诊、出谋划策,让渔里焕发新风。

去年的9月7日,余新镇乡贤联谊会在大家的见证下正式成立。一年以来,余新镇的乡贤人士以乡贤联谊会为平台,以乡土乡情乡谊为纽带,在参与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基层治理、道德示范、纠纷调解、公益慈善和营造生态宜居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用专业特长和家乡情怀酝酿出了垂范乡里的“贤汇渔里”新局面。特别是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余新镇乡贤联谊会23名乡贤联名请战参与捐款捐物和爱心志愿活动,全镇乡贤累计捐款6万余元,消毒液、口罩、测温计等物资源源不断送到镇防疫办。

同时,余新镇的乡贤代表积极投入卡点职守、防疫宣传、助力复工复产等工作,余新镇乡贤联谊会和由乡贤徐鼎领衔的“临时体检站”志愿服务队双双入选南湖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一线表现突出的志愿服务团队。

而在余新镇的各村(社区),大家也都纷纷邀请乡贤参事、议事,让他们成为基层治理的后援队。来自余新镇长秦村的乡贤人士代表朱金根,看到全镇上下如火如荼开展的生态文明建设、文明城市创建及爱国卫生运动,他便带头付诸行动,穿上红马甲走进所住的长秦村27组,与村民代表、党员代表一起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助力环境卫生整治。这边拿着镰刀收拾杂草,那边又拿起扫帚扎进村道打扫起杂物……“您为村里美丽环境奉献自己的一点力量,看到生活环境越来越好、越来越美,住着也舒心。”朱金根笑着说道。

树高千丈,根扎故里。不管走得多远、身在何方,他们将心系余新,共同谱写渔里的美丽画卷。

注:本文转载自央视三农之声,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阅读:
zhonghuadajiangtang.png
hongsewenhuayinlin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