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之声》栏目官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协办  
    2020年07月12日 08:14:30 星期日
首页 > 非遗

非遗

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推荐入选名单公示,新疆新入选六项

时间:2021-01-02 19:03 |编辑:三农之声|

 1228日,记者从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获悉,近日在文化和旅游部公示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推荐项目(337项)名单中,新疆有15项入选,其中新入选6项。这是文化和旅游部从全国各地推荐申报的943个项目中选出来的。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工作人员介绍,新疆新入选的6个项目涉及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体育游艺、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包括:伊宁市申报的俄罗斯族巴扬艺术、于田县申报的曲棍球(维吾尔族曲棍球)、青河县申报的姑娘追、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申报的哈萨克族刺绣、阿勒泰市申报的马皮滑雪板制作技艺、塔城市申报的俄罗斯族踢踏舞。

 其余9项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扩展项目,包括:特克斯县谚语(哈萨克族谚语)、温泉县蒙古族短调民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豫剧、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传统箭术(锡伯族射箭)、新疆馕制作技艺、塔城市塔塔尔族传统糕点制作技艺、铜器制作技艺(喀什维吾尔族铜器制作技艺)、策勒县维吾尔医药(和田药茶制作技艺)、昌吉回族自治州社火。

 在此之前,新疆已有入选联合国非遗项目3项、国家级非遗项目83项、自治区级非遗项目315项。

 俄罗斯族巴扬艺术

600×450

 巴扬是手风琴的一种,与传统键盘式手风琴不同,巴扬的键盘是由一粒粒纽扣组成,呈蛇形排列,又称键钮式手风琴。新疆最有名的俄罗斯族巴扬艺术传承地在伊宁市六星街,这里有俄罗斯族巴扬艺术代表性传承人亚历山大·谢尔盖维奇·扎祖林开办的手风琴博物馆,收藏了20多个国家的800多架手风琴,年代最久远的距今已近300年。如今亚历山大的手风琴博物馆已然成为伊宁市的一道风景线,吸引着慕名而至的游客。

 于田县曲棍球

600×400

  于田县曲棍球叫曲马克,也叫麦热球,是一种传统民间游戏,玩法与现代曲棍球相似。麦热球目前是一种广泛流传于于田县民间的传统体育运动。2018916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麦热球首次现身,成为比赛项目。

姑娘追

  这是哈萨克族青年男女一种马背上的娱乐游戏,大多在喜庆节日时举行。在青河县从乡村到城市,每到喜庆的日子,举办的盛会上必有姑娘追表演赛上演。

  哈萨克刺绣

  这是哈萨克族服饰中最有代表意义的一种装饰工艺。配色鲜丽、华贵,异常精美。近年来,为发展民族刺绣,木垒县建起了刺绣文化产业园,形成集刺绣品加工、展示、销售、培训和旅游购物、特色餐饮及民族特色文化演艺于一体的综合园区,成为木垒县刺绣产业孵化中心。如今,木垒县已成为全疆最大的哈萨克手工刺绣品保护地、孵化地和成品集散地。

  马皮滑雪板

  马皮滑雪板用马皮制作,木料主要用松木。马皮是严格选择的,一般要5—10岁马的腿部的皮,同时要是冬宰的马的皮,因为这个时候马皮的毛长,皮板厚,比较结实,能用较长的时间。滑雪板前面翘起部位,是要放在发酵的羊粪堆里捂一段时间,然后再用模具将其翘起固定,等冷却后就定型了。每年,阿勒泰市都会举办马皮滑雪比赛,该古老技艺成为中国雪都阿勒泰一张靓丽的文化旅游名片。

  俄罗斯族踢踏舞

600×400

  俄罗斯族踢踏舞是流传于塔城市的民间舞蹈。在塔城市,每到节日、庆祝日等欢乐时刻,当地俄罗斯族群众都会跳起欢快的踢踏舞,用手风琴伴奏,男女老少穿上皮鞋一起围成一圈,用脚尖、脚跟或脚掌的某一部位击地,发出踢踏响声。

注:本文转载自乌鲁木齐晚报,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阅读:
zhonghuadajiangtang.png
hongsewenhuayinlin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