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丘田算术平均数亩产是911.7公斤!”不久前,听到湖南衡南传来的喜讯,袁隆平院士高兴极了。这意味着第三代杂交水稻早晚双季稻平均亩产突破1500公斤,再创历史新高。近年来,从海水稻接连突破亩产600公斤、700公斤、800公斤大关,到“巨人稻”等新品种问世,中国水稻不断带来惊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十三五”时期,我国粮食生产交出亮丽成绩单。看总量,粮食年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看人均,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2公斤,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看自给率,水稻、小麦自给率保持在100%以上,玉米自给率超过95%……粮食安全根基不断筑牢,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压舱石”作用。
据预测,今年粮食平均亩产提高近两公斤。近两公斤看似不多,却能预计带来约35亿公斤的粮食总产增量,足够2300多万人一年的粮食消费。其背后,归功于这样若干个“新”。滩涂、沙地成“良田”,新种子是“密码”;从镐锄镰犁到全程农机,从凭经验干活到靠数据种田,这是新机械、新设备的普及;稻蟹共生、稻鸭共生取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源自新模式的推广。“十三五”时期,我国从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等方面提高农业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为粮食生产持续注入新动能。事实证明,耕地面积有限,技术进步无限;资源要素有限,创新潜力无限。
“十三五”时期,我国粮食生产突出了“稳”。其中,稳政策是稳面积、稳产量的前提。5年来,我们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落实15.46亿亩以上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守住了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我们稳定完善扶持粮食生产政策举措,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等,稳住了全国人民的“粮袋子”。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措施增强了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也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粮食安全的根基稳如泰山。
土地从不辜负辛勤的汗水。忙碌在田间的农民,服务一线的农技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科学家……一份份努力,守护着春种秋收夏耘冬藏。今年,面对春耕备耕的“疫情关”,农户及时下田备种育秧,确保抗疫生产两不误;面对水稻双抢时的“洪涝关”,人们不分昼夜抢种补种改种,“水退到哪里,就种到哪里”;面对秋收前的“台风关”,科技人员及时改装机械,确保颗粒归仓……当全球粮食市场波动,我们闯关夺隘、不惧风雨,靠辛勤努力浇灌出来之不易的农业果实,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面向未来,我国中长期粮食产需仍将维持紧平衡态势,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压力较大。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开展粮食节约行动,我们就能为端牢中国饭碗不断增添信心和力量。
稻飘香、黍金黄、豆荚鼓、谷满仓……最是丰收悦人心。奋进新征程,我们坚信,中国人民有能力把粮食安全紧紧抓在手上、扛在肩上,以丰收的硕果迎接更美好的明天。
《人民日报》(2020年12月04日04版)
《三农之声》新疆岳普湖零距离讯(艾尼瓦尔 邓涵林 岳普湖县人民法院)近日,岳普湖县人大、政协联合开展了“游<[详情]
《三农之声》新疆奎屯讯(通讯员 金路 马玉)5月21日,奎屯市开干齐乡即将举办首届芍药花文化旅游节,一望无<[详情]
习近平: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详情]
俗话说得好,无农不稳,无工不强!经过我国几十年的奋斗,我们终于从一个传统农业国家,转型成为了一个工业大国<[详情]
如何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负责人唐仁健表示,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今年,将<[详情]
2021新年即将到来,我向朋友们推荐十本我最喜欢的床头书。今天向大家推荐这第二本(套)书,恰逢当前我们处在<[详情]
“由于冷链物流建设相对滞后,我国生鲜农产品流通损耗率达20%—30%,高于发达国家5%的水平。”全国政协委员<[详情]
《央视三农之声》广东汕头讯(文/郑文良 陈喜娟 摄影/林庆彬)2020年,广东汕头市潮阳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详情]
“三丘田算术平均数亩产是911.7公斤!”不久前,听到湖南衡南传来的喜讯,袁隆平院士高兴极了。这意味着第三<[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