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之声》栏目官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协办  
    2020年07月12日 08:14:30 星期日
首页 > 关注

关注

广东汕头潮阳区全方位多举措巩固脱贫攻坚工作成果

时间:2020-12-11 05:37 |编辑:三农之声|

《央视三农之声》广东汕头讯(文/郑文良 陈喜娟 摄影/林庆彬)2020年,广东汕头市潮阳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扶贫开发工作部署,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保持全区上下合力攻坚态势,从严从实从紧从细抓好挂牌督战工作,聚焦重点攻坚克难,强化措施巩固拓展工作成果,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实。至目前,潮阳全区贫困户10656户、37736人实现100%退出,13个省定贫困村已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

图片1.png

 潮阳区委区政府以挂牌督战统领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确定贫困人口在600人以上以及有未退出贫困户的5个镇(街道)9个村(社区)为重点挂牌督战对象,制订一户一策帮扶方案,精准发力。在省、市挂牌督战组的精心指导、强力督战下,去年新增5户24人已于6月20日前严格按照标准程序实现退出。

图片2.png

 为切实解决因疫情影响农产品滞销问题,潮阳区一方面是借力是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的优势,争取汕头电视台、汕头日报等媒体支持,发起“新闻助农”公益活动。另一方面是联系发动雅图生物、广东省桑醇酒业有限公司、福建酒厂等桑葚加工企业收购桑葚、生枣、鸡蛋等农产品。据统计,广东省桑醇酒业有限公司已为金灶镇解决桑椹238吨。

图片3.png

 金灶镇桥陈村结对帮扶单位碧桂园集团和人保财险汕头分公司组织开展“助农抗疫”活动,其中,碧桂园集团订购近3万枚鸡蛋等农产品,捐赠给抗疫一线工作人员;人保财险汕头市分公司也订购近2万枚鸡蛋,使农产品销售由“滞销”转为“热销”。在此基础上,潮阳区还创新形式,抓早消费扶贫工作,在全市各区县率先设立区消费扶贫农产品展销中心。采取线上线下销售方式,通过政府支持、社会运作,以购代销、以买代帮等形式,促进群众增收,提高扶贫成效。从今年4月份设立展销中心以来,不少农产品如溪东的麻叶、桥陈的鸡蛋和马蹄粉、坑尾的东京丸等省定贫困村农产品经常出现供不应求。截至11月25日,展销中心销售额275.15万元,其中线上销售额177.57万元,线下97.58万元。

图片4.png

 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潮阳区采取措施,坚决兑现农村低保、五保供养、基本社会保障等政策措施,切实做到保基本、托住底。至目前,潮阳全区有劳动力贫困人数15677人,实现就业15626人,占99.67%。为严格规范,抓紧扶贫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进度,从今年5月份开始,该区组织有村级光伏扶贫电站的相关镇(街道)购置接入器等硬件设备,做好村级光伏电站接入全国光伏电站的工作。同时落实推进村级光伏电站验收,于6月初组成5个验收评估小组,对86个村级光伏电站进行全面验收。目前,全区光伏类产业项目共139个(其中86个光伏电站已成功接入系统),投入扶贫资金8643万元,截止今年10月底已分红441.40万元。

图片5.png

 潮阳区坚持党建引领,凝心聚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通过开展能力提升行动,分级组织对各镇(街道)、区直单位、村(社区)“两委”干部、“第一书记”进行集中培训,推行“党支部+产业基地+科研所+互联网+贫困户”等模式,建立了海门镇坑尾村集泰萝卜种植片区、关埠镇桥头村绿生果园、金灶镇桥陈村万只蛋鸡场等一批“脱贫攻坚先锋引领”示范基地。省定贫困村桥陈村被广东省委组织部评为首批“广东省红色村党建工程示范点”,成为汕头市基层党建示范点和精准扶贫示范村。通过开展人才助力行动,推动各类优秀人才下基层、进农村开展服务活动,组建优秀拔尖人才服务团队到贫困村开展教育扶贫、科技扶贫、卫生扶贫,推动“送教下乡”,开展贫困人员家门口培训服务,先后组织开展服务活动15场1413人次。通过创新开展“村企党建结对共建”活动,推动253个村(社区)党组织与企业党组织结对共建,如华能海门电厂挂钩帮扶海门镇北门社区、碧桂园挂钩帮扶金灶镇桥陈村成效明显,成为全区乃至汕头市扶贫工作亮点。

图片6.png

 为进一步促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潮阳区根据实际,认真研究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举措。如把扶贫工作队就地转为乡村振兴工作队;推动扶贫产业与乡村振兴产业衔接举措,探索扶贫资产产业合作,发展特色产业项目,推动乡村振兴政策在贫困地区优先落实;探索对贫困户的产业扶贫转到县域内主导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上,并将产业兴旺与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结合起来;探索以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为榜样,以点带面推动建成一批新农村示范点;探索从支持贫困户到非贫困户、贫困村到非贫困村,从支持农户扩大到职业农民、家庭农场等多种新型经营主体;将脱贫攻坚工作中优秀的经验做法运用到乡村振兴工作中,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筑牢广大乡村特别是贫困村发展的硬件支撑,促进城乡融合带动连片乡村振兴。(责编/杜俊速)

注:本文转载自央视三农之声,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阅读:
zhonghuadajiangtang.png
滚动快送
hongsewenhuayinlin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