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之声》栏目官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协办  
    2020年07月12日 08:14:30 星期日
首页 > 农艺

农艺

川农大研发玉米大豆间作新农艺技术 缓解豆制品原料供应压力

时间:2020-08-03 14:39 |编辑:三农之声|

       中新网成都2月12日电 (记者 贺劭清)记者12日从四川农业大学获悉,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杨文钰率领团队,致力攻克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理论和技术体系难题,针对传统间套作的优势和融入现代农业的瓶颈问题,以“高产出、机械化、可持续”为目标,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与方法创新关键理论、技术和机具,创建了适应现代农业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理论和技术体系。

       2003年至2018年,杨文钰教授在四川、重庆等19省(市)累计推广7139万亩,共计新增经济效益245亿元,经济效益显著;减施纯氮量28.56万吨,减少土壤流失量7485吨、地表径流量53.74万吨,生态效益显著;玉米产量与净作相当,每亩多收大豆100至150公斤,总体新增大豆882万吨,缓解了中国豆制品原料供应压力。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连续11年入选国家和省主推技术,2019年被遴选为国家大豆振兴计划重点推广技术,2019年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盖钧镒院士、刘旭院士、陈温福院士、朱有勇院士等多位专家一致认为,该成果在间套作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近日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大对大豆高产品种和玉米、大豆间作新农艺推广的支持力度”以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2月10日,在农业农村部发布的2020年种植业工作要点中,进一步明确了玉米、大豆间作新农艺的唯一技术模式是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模式,而这一模式正是由四川农大杨文钰教授团队研发。据悉,这是四川省首个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加以推广的农业技术模式。

       杨文钰教授表示,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大玉米、大豆间作新农艺推广,有利于保证中国玉米产能、大幅度提高大豆自给率,对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他将进一步做好培训工作和打造高标准示范样板,让这项技术实现大面积推广,为国家大豆振兴做出更大贡献。

注:本文转载自中新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阅读:
zhonghuadajiangtang.png
hongsewenhuayinlin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