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6月11日讯 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围绕“多彩非遗美好生活”的主题,昨天,由市文广新局主办,无锡市文化馆(市非遗保护中心)携手两市五区承办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在崇安寺二泉映月广场启动。一直到本月25日,两市(县)、五区各文化阵地将密集上演40项非遗活动,让老手艺带给你我有温度的生活。
昨天的二泉广场人山人海,一场盛大的非遗盛宴鸣锣。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们舞起长龙震撼登场,一支龙舞《龙腾生瑞》舞出十足中国风。龙舞融艺术与体育为一体,尽显青春活力。玉祁龙舞至今已有500年历史,是省级非遗。“太湖一枝梅”接着登场,无锡市锡剧院青年演员魏芷晗、刘志浩带来了锡剧经典《双推磨推磨》选段,唱腔通透清亮,细节处理到位,赢得满堂彩。无锡市少年宫的二胡琴童们带来了二胡齐奏《北京有个金太阳》,悠扬绵长。传统舞蹈《渔鼓灯舞》、花样石锁《精忠报国》……本地非遗尽显地方特色,极具观赏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人类口头、手头代代相传,始终保有温度。昨天的非遗展示活动由“演出”“雅集”“展览”三个篇章组成。“雅集”板块在阿炳故居进行。无锡书码头带来了苏州评弹梁山伯祝英台选段《送兄》;江南琴社带来了古琴演奏《渔樵问答》《梅花三弄》;天韵社带来了昆曲无锡唱口《牡丹亭游园》。快节奏的生活中,传统音乐、曲艺有了越来越多的追随者,无论是弹奏还是聆听,古曲雅音总能让心平气和。现场的非遗展,以展板的形式向市民宣传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普及24节气知识,展示无锡近年来非遗取得的成果。
无锡现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195项(含扩展项目),其中,国家级11项、省级51项、市级133项,县级81项,其中江阴市53项,宜兴市28项,形成了非遗项目保护的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保护体系;现有市级以上代表性传承人293人,其中,国家级10人、省级23人、市级260人,县级153人,形成了非遗传承保护的基本梯队。今年遗产日期间,除了二泉广场主会场,还安排了惠山区分会场、非遗演出社区行、非遗传习校园行、非遗展示基层行等五大展示展演板块,各市县区专项活动共计40项。届时,本地传统技艺将轮番亮相,看老手艺开新花,温暖你我的生活。(记者张月/文陈大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