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担任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第七任校长,南方科技大学的创校校长。他是一位走在教育改革最前沿的科学家,被誉为“中国高校改革的第一人”。
他的一些教育理念也被人广泛关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在他看来教育应该把选拔人才和培养人才分开。他认为当今教育最大的弊端就是在于选拔人才而不是培养人才。
第一:不主张孩子考一百分,不主张用一个标准来评价学生。
朱时清院士非常赞同大数学家陈省身的分数观念,陈省身曾经给中科大题词“不要考一百分”。意思就是任何一个学生只要考到七八十分就足够了。如果要考一百分,孩子们要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时间,这种付出越多,孩子们就没有了自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朱时清还不赞成以一个标准来评价学生,他经常拿爱因斯坦看到一幅漫画时说的话来谈当今高考的弊端:为了保持公平,每个人必须接受统一的考试。考试的标准就是爬树。所有动物一看傻眼了,只有猴子最在行。但这难道意味着大象不如猴子吗?
当今的高考就相当于用爬树这个标准去选拔人才。但事实上,孩子们的爱好和特长各种都有,不一定都喜欢爬树。
如果以分数来评价学生,那么与分数无关的兴趣爱好可能一点用都没有了。比如当今的学校,只要不考试的科目就没人重视。这种现象真的好吗?
第二:选拔人才意味着一个人的地位、财富等由此而来,这样会让教育更加的功利化。
朱时清院士认为,当今的教育主要是为了选拔人才。一个学生考上好大学不是意味着他能学更多的知识,而是意味着他又升了一个台阶,意味他未来可能会找一份很好的工作,会挣很多的钱。这样教育就变得非常的畸形了。比如著名的衡水中学。
其实现在的学校基本和衡水一样,只不过衡水做得更极致罢了。衡水的学生为了考上北大清华等名校,再苦再累也不怕,但让他们努力学习的动力不是对知识的兴趣,而是希望通过高考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获得上升的途径,占有更多的社会资源。
这种功利的教育体制下,怎么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呢?
第三:现在的学生负担不是来自学多少东西,而是来自选拔的压力。
都说现在的中小学生负担重,但负担重的根源是什么?真的是因为学生学的内容更多了吗?实际上是因为选拔的压力。
只要选拔人才的标准不变,就算高考只考一个乘法表,试题也会在背乘法表的熟练度和技巧上制造出区分度来。看看一二年级的考试题,本身孩子们就没学多少东西,无非是100以内的加减法,哪个孩子不会计算呢?但为了区分出高低来,硬生生编造一些奇奇怪怪的题来迷惑学生。
所以我们学生的负担不是因为教材内容越来越难了,而是因为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的选拔制度。就算教材再减负,只要这个选拔标准存在,学生负担就不可能降。
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按照一个考试体系来做教育的话,是会扼杀和摧残很多人才的。按照当今的考试选拔制度,一代大师钱钟书、华罗庚可能都会被埋没,因为钱钟书考清华时数学只考了15分,华罗庚进清华时,只有中学文凭。
目前的孩子,必须样样精通,每门都必须获得高分,才有可能考进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但任何天才人物都不可能是全才,更不可能每门功课都特别优秀。
郑强教授也说过:中国的孩子在进入大学以前,由于反复的训练和学习,早已磨灭了孩子们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我们的诺贝尔奖之所以少就是这个原因。
人人都知道目前的评价制度不合理,但怎么改变呢?
个人认为,要想改变单一的评价模式,必须这么做:
第一:改革中考高考制度,这个必须必须变,不然怎么改人们也不会接受的,还是会盲目地追求分数。
第二:整个社会的学历歧视必须改变,不然人们还是会一股脑想着上名校。
第三:老师也要去功利化,取消职称、名师、荣誉等让老师们也远离功利。
当然,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但愿未来的教育能够改变一些,培养人和选拔人实际并不矛盾,关键是如何平衡二者的关系!
为进一步推动学生资助工作高质量发展,强化资助工作规范化管理,确保国家资助政策全面、精准落实,近日,开封市2<[详情]
《三农之声》北京讯(刘筛庆 傅小宝 陈虓)7月9日上午,中央新影中学生频道《璀璨中国》小记者团,在中央电视台<[详情]
《海曲评坛》山东日照讯(杜邢)昨天一件事在日照各个媒体上被刷屏了,就是海曲中学的副校长王瑞芹老师在课堂上紧急<[详情]
《三农之声》湖北讯(通讯员 王晶 严静雅)历经半年的征集、打磨、角逐和筹备,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新时代新轻<[详情]
《三农之声》河南宝丰讯(高喜来)草长莺飞好时节,国风脉脉染墨色。在“倾听儿童、相伴成长”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中<[详情]
《全民健康大讲堂》浙江金华讯(央舆三风融媒中心)日前,以青少年的自我管理为研究内容的《青少年自我管理学》一书<[详情]
《三农之声》广西南宁讯(李振勋 吴小政)为积极响应国家“2025年全面复兴传统文化”的号召,2022年秋<[详情]
《三农之声》新疆奎屯讯(赵奇帆 张莹莹)7月18日至19日,全国第36届新教育种子教师峰会暨新教育晨诵说写教<[详情]
《三农之声》新疆奎屯讯(玛迪娜 周永慧 郝婉琳)今年3月以来,为深入贯彻落实“双减” 要求,将学校学习课程与<[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