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之声》栏目官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协办  
    2020年07月12日 08:14:30 星期日
首页 > 创业新星

创业新星

广东省揭西县龙潭镇陂尾村刘向明:甜蜜养蜂人

时间:2021-01-16 04:57 |编辑:三农之声|

图片15.png

 《央视三农之声》广东揭阳讯((文/薛小娜 李镇华 图/巫利生)当清晨第一缕阳光冲破云层照射到山间,一个忙碌的身影不停地穿梭在大大小小的蜂箱间,动作十分娴熟,他就是揭西县龙潭镇陂尾村养蜂人刘向明。

 与蜂结缘,开始铺就甜蜜路

 刘向明今年62岁,是一名看似普普通通老实憨厚的农民,身上却有着一股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质朴精神。他的父亲刘天彪是个蜂农,刘向明从小目睹父亲利用养蜂技术养家,对养蜂也有了兴趣。1975年, 年仅16岁刘向明便跟着随父学习养蜂,因为养蜂技术好,23岁时候便被揭西县土产公司聘为专业养蜂技术员。1980年,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体制的改革,揭西县土产公司解散了,刘向明离开了所依靠的单位,单位的蜜蜂一时无人能管,又承包给了他。

图片16.png

 养蜂是技术活,也是辛苦活。蜜蜂是很勤劳的,所以要养好蜜蜂,必须比蜜蜂更勤劳。“一年四季几乎都要采蜜,花期最长的花期40天,最短的15天。常年基本都在外面跑。”刘向明说,揭西县位于大北山深处,森林覆盖面积广,野花繁盛,气候宜人,给自然蜜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非常适合蜜蜂的养殖。和所有养蜂人一样,“甜蜜的事业”充满艰辛,为了追花,一年至少要搬几次家,蜜蜂在哪,家就在哪,凭着对养蜂的热爱,刘向明一脚踏进深山里蜜蜂养殖之路。

 合作养蜂,抱团谋富路

“我们必须走合作经营之路,不能单打独斗,又养蜂又开拓市场,没有这个能力。”2016年,在当地政府帮助下,儿子刘贤坤用父亲的名字注册了刘向明蜂蜜商标,2016年又注册了公司,大力发展土蜂养殖。经过几年发展,刘向明的养蜂场目前已经成为龙潭镇规模最大的蜂场,从最初的18箱蜂到现在的200多箱,产业规模500亩,年产蜂蜜6000多斤,年收入1300万元,这无疑是刘氏蜂业成长壮大的真实写照,刘向明也成了当地的养蜂大户。

图片17.png

眼看着刘向明的养蜂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好,很多村民也都想养蜂。

 为进一步提升规模化、组织化程度,刘向明积极组织本村贫困户、养蜂户在揭西的旅游基地黄满寨建立了大型的蜜蜂养殖基地,带动本村贫困户、养蜂户发展蜜蜂养殖。目前,生态养蜂养殖农户就有134多户,其中贫困户19户。他表示,希望通过分享技术、联合发展,向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的农产品,“我们的蜜糖保证全部都是成熟糖出售,质量一定要保证,”以口碑换市场,带动村民致富增收。

 甜蜜流淌,分享致富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为村民免费提供技术指导,让他们靠勤劳双手创造幸福生活,这样既能促进养蜂产业高质量发展,又能为群众带来更多收入。”有养蜂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刘向明没有忘记家乡村民,他决定带动更多的村民走向上养蜂致富路。他主动联系村里的贫困户,耐心地向他们传授养蜂技术,教他们如何引蜂和育蜂王,帮他们采购蜂箱,教怎么安放蜂箱等。只要贫困户碰到养蜂方面的疑难杂症向他求助,他就会答疑解惑。针对村民提出的怎样培育蜂王、怎样分群、怎样防逃、怎样防虫防病等问题,他免费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除此之外,还返聘农民到合作社做养殖、割蜜、蜂场转运等工作,促进群众就业。

图片18.png

 饲养蜂蜜,是一项利己利人利国家的事业。多年的苦心经营的刘氏蜂业,整个公司基本上实现了蜂蜜统一管理、统一加工,统一收购与销售,被授予揭西县养蜂协会会长单位。2018年刘氏蜂业通过了国家SC认证,并于2019年成为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实施主体。刘向明养蜂技术高超,酿蜜技术尤佳,刘向明牌蜂蜜被评为揭阳市十佳旅游授信以及广东省名牌产品,受到中央电视台的关注及采访。

“我还要滚动发展多养蜂,把甜蜜送进千家万户”,谈起蜂场未来的发展,刘向明踌躇满志,他说在儿媳妇的帮助下,“刘氏蜂业”开到了网络上,他还准备通过网络把自己和乡亲们所产的土蜂蜜直接销售到全国各地。(责编/韩富刚 吴岳生)

注:本文转载自央视三农之声,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阅读:
zhonghuadajiangtang.png
滚动快送
hongsewenhuayinlin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