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之声》栏目官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协办  
    2020年07月12日 08:14:30 星期日
首页 > 最美干部

最美干部

湖南:第一书记徐忠的扶贫日记

时间:2021-02-01 20:58 |编辑:三农之声|

文/徐忠

  2017313日  星期一  晴

  今天,我第一次来到了梅田湖镇新垱村。

  这是一个处藕池河东支两条支流之间的集成垸,一条清水河南北纵贯其中,地势低平,水网稠密的地理优势,让这个村庄盛产水稻、棉花、甘蔗、辣椒、淡水鱼类和小龙虾。

早就知道村里要来一位第一书记,现在总算是等来了。新垱村村总支书记李宗岩搓着手,一脸的憨笑。

  是的,我就是驻新垱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是带领新垱村村民脱贫致富的人。新垱村是省级贫困村,全村共835户农户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54329人,能不能实现2020年底全部脱贫的目标,就看你的啦!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石宇给我分配任务时语重心长。此刻,当我自己走进这个村庄,看到这个美丽而落后的村庄,才真正感觉到肩膀上的担子有多大。

  以前我一直是做办公的,如今突然改变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还真有些不习惯,可我是党员,党赋予我们扶贫战士的身份来到了扶贫战场,我只能在第一线冲锋向贫困宣战,带领村民向富裕冲锋。我握着村总支书记李宗岩的手:我会努力的,让我们一起啊努力。

  这是我对所有新垱村村民的承诺,也是对自己的宣誓。

  2017321日  星期二  小雨

  早上起来的时候,外头下着霏霏小雨。春雨是最可爱的,不同于夏雨的倾盆、秋雨的沉闷、冬雨的冰寒。春雨之美,美得轻柔,如丝、如雾、如烟、如潮。透过春雨,世间万物如同写意画一般。最重要的,春雨给新垱村村民带来了希望,目前,正是春耕备耕的大好时机,这场降雨利于土壤增墒、春耕春播和冬小麦生长发育。

  我也觉得这场小雨分外可爱。下雨天,村民们没事干,都喜欢凑在村头侃大山逗闷子,正是我进行集中实地调查、获得扶贫的第一手材料的好时机。头天晚上,我躺在村部宿舍的硬板床上,已经想清楚了这一步怎么走。

周大爷,你说咱们村最需要改善什么?

肖大妈,你家还有哪些困难吗?

杰哥,你有什么发财好点子,说出来帮帮大家啊。

  我给大伙分着自己提来的水果和香烟,笑着和大伙拉起了家常。大伙很快把我当成了村里的一份子,你一言我一语打开了话匣子,一个真实的新垱村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2017517日  星期三  小雨

  距离我刚进驻新垱村已经两个多月了。这两个月来,我一直在为村里的低压电网扩容做前期准备工作。

  我刚到新垱村的时候,就发现这里电力供应设施老旧,供电功率低,容量小,而负荷增加快,变压器压力大,尤其是新垱片6组、7组、8组和合兴片6组、7组、14组 ,点灯瓦数大,灯却不亮,日光灯启不动,风扇要转不转,电饭煲煮不熟饭,装空调也是聋子的耳朵——配像,村民意见很大。

我们多次到供电所和县网改办请求,将新垱村纳入低网改造村场,2016年底,新垱村低网改造方案获得通过。但方案是通过了,真正要实施电网改造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村总支书记李宗岩告诉我。

  新垱村属于粮棉作物主产区,自然资源比较匮乏,没有大企业,土地耕种制度比较单一,大部分采用棉——油和稻——油的轮作模式,经济效益低,农民土地耕种积极性不高。要想村民脱贫致富,路通、电足、网畅刻不容缓。

  我立刻组织村支两委一班人商讨对策,决定重新规划架设线路,动员村民做好清障的协调工作。

要顺利架设电线和安装变压器,清障工作是件难办的事,因为要涉及到农户承包责任田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扯皮的事多,不协调好矛盾,电网扩容的事必难办。了解村情村委主任李志明和治安主任严小双告诉我。

  一次次到各组,分组开协调会,一户户上门作思想工作,我和村干部和村民们苦口婆心讲扶贫形势,说厉害关系,矛盾一个个解决了,清障得以顺利进展开。我们工作队的胡青、彭林同志和村干部还亲自动手参加清障。

  清障刚完工,电力部门的专业安装公司就被请到了村委,做到了无缝衔接。到年底,全村要安装变压器19台区,架设线路24.5千米,增加容量1400多千瓦,成为全镇容量最大的村。村民们都高兴地说,这下可以放心买电器用了。

  20171027日  星期五  晴

  今天,我陪着任先辉将他的妻子送去人民医院住院了。当他看着躺着病床上安心治疗的妻子,这个堂堂男子汉竟然眼里噙着泪花。他紧紧握着我的手:要不是你们,我哪有钱送她来住院。

  住在新垱村合兴片11组的任先辉,因妻子长期生病,家里拮据,又因无钱送妻子住院治疗导致其病情日趋严重,这样形成恶性循环。两个子女都在学校在读,生活开支不小。我们知道这个消息以后,将他纳入贫困户,享受合作医疗帮扶,工作队又筹了一些钱、物送到任先辉家里,让他送妻子去医院精心治疗。

安心养病,等身体好了,我们再一起商量脱贫致富的方法。我安慰着任先辉两口子,心情十分沉重。贫穷让人多么无助,贫穷的人还有那么多,我能为他们做的实在是太少了。

  新垱村12组有个名叫刘德林的老大难贫困户,他本人是聋哑残疾,妻子是二级精神残疾,为了养家糊口供孩子读书,他经常挨家挨户上门讨米讨钱。儿子刘易幸运地考上了南华大学,但学费却让家里发了愁。启动精准扶贫工作以来,他们家先后享受到了危房改造金1.8万元,合作社每年帮扶1200元,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队每年送去慰问金1200多元。村里协助他办理了助学贷款和教育助学扶贫。他们家基本生活保障可以说无忧了。儿子还有一年就毕业了,日子有奔头了。他用手对着我比划,这种特殊的语言似乎不足以表达他心中的感激。

  2018620日  星期三  晴

  在村头遇到了卖龙虾回来的任先辉,他高兴地递烟给我抽。他告诉我,家里的日子好过了,妻子的病也好了,现在家庭人均收入达到了8500元,终于摘除了贫困帽子。

你放心,尽管你脱贫了,我们还是会一如既往地关心你,脱贫不脱钩,党的好政策照样享受,坚决不让你家返贫。我很为任先辉高兴。如果村里的贫困户都和任先辉一样过上好日子,那我们付出的努力也不算白费了。

  为了拔出任先辉的穷根,这一年来,我们帮他想了不少办法。任先辉没什么特长,就会种田。时下小龙虾比较走俏,我们就支持他养,可是他们家的责任田零零散散,不便于管理和规模化养殖,村里在小组里开会做工作,协调田块的调换,村民们发扬风格,让任先辉不但将自己家的责任田集中到一起,还帮他流转到了一百多亩土地养小龙虾。我们还专门去县里请了农业局的专家来上课,村里的不少专业户都来听课,任先辉也从中收益匪浅,专家还个别指导他的专业养殖。今年,他的收入可观极了。

  村里的刘德林的脱贫致富路,也走得比较顺畅。在村民的协助下,他们家调整了责任田,在专家的指导下养殖小龙虾,十亩地当年收入3万多元,人均收入达标脱贫。刘德林的妻子逢人就说,是共产党救了我们全家人的命,是党派来的工作队和村干部是我的好兄弟。听到这些亲切感人的话语,我就觉得我们有多少辛苦、多少付出都是值得的。是啊,党和群众的心就是以这样的方式紧紧相连。

  20191220日  星期五  晴

  我每天晚饭后,都会顺着村里那条小路散步。闻着路边的花香,看着在路灯照耀下长得郁郁葱葱的庄稼,微风吹过,令人心旷神怡。扶贫这几年,新垱村的民生基础建设行动得力,工作成绩走到了全镇的前头,新建60千兆太阳能光伏发电站,新增硬化公路22千米,拓宽道路7千米,架设路灯280盏,平整土地面积300亩,硬化沟渠2.4万千米,疏通沟渠20000米,重修剅闸8座,危桥改造1处,新建机埠10座,小花园5处,公墓基地改造2处。新垱村焕然一新。

  散步的时候,总会碰到一些乡亲。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也都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精神生活质量。在村民服务中心大舞台,大妈们乐呵呵地跳着广场舞,这些淳朴的人们,骨子里就有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我们的扶贫工作出色,得到了老百姓的广泛认可,群众的好评率逐年上升,社会综合治理民意调查统计,群众满意率全县排名从2017年的28名,上升到2019年的第9名,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表彰。

  习近平总书记发动的扶贫工程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后面的工作还在继续,我有幸参与这个工程,亲身经历了这场举世瞩目的战役,深切感受到这场战役的伟大意义,老百姓会衷心拥护给他们带来福祉的党和政府,而我们工作队就是送达党恩的快递使者,我们的任务就是把党的扶贫春风送到每一寸土地,每一个人心里。让老百姓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让每家每户都过上富裕美满的日子,真正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作者系湖南省华容县广播电视台党委副书记、副台长)

注:本文转载自央视三农之声,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阅读:
zhonghuadajiangtang.png
滚动快送
hongsewenhuayinlin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