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中国周刊》贵州黄平讯(张玉良)“这个污水处理房投入使用后,臭气将与全村人民从此画上句号。”贵州省黄平县旧州镇寨碧村老党员、抗美援朝老战士、87岁高龄的张明高老人高兴地说,“是村支部书记王清华让我们百姓过上了城市生活。”
时间追溯到2005年前,寨碧村还是一个以种植稻谷、油菜等农作物为主的贫困村,人均收入只有3010元。生活环境差,百姓整天都与臭气冲天为伴;村里没有集体经济也没有支柱产业,百姓靠天吃饭过一天算一天。
2005年初,在全村年满18岁的村民海选中,王清华以1700多的高票,当选为寨碧村主任。由于工作积极肯干,同年11月,全村43名党员一致推选他出任村党总支部书记。
上任之初,王清华支书结合本村实际,作出了“抓两头带中间(即抓生产发展和管理民主这两头,带动生活宽裕、乡风文明和村容村貌整洁这中间)”的大胆说法,得到了村两委的认可。于是,寨碧村便开始利用100多年的“斗笠村、豆腐寨”作为群众的经济抓手,做好群众的技术指导,为寨碧村的豆腐、斗笠产业发展壮大,王清华支书组织群众赶流扭场,从事商品返运,把自己的产品推销出去,让全镇、全县、全州以及全省人民都吃上寨碧豆腐、戴上苗乡斗笠。不久,寨碧村人民生产出来的豆腐、编出来的斗笠占领了贵阳、凯里、黄平、余庆、施秉、瓮安等地市场,同时也带动了寨碧村各项产业的发展。沉默N多年的寨碧村一下沸腾起来。
转眼间,1500亩优质稻基地、1102亩鱼苗繁殖基地、2290亩经果林基地、年产30万棒平菇、木耳的贵州丘田生态农业基地、500亩“百香果”种植示范基地、草山养羊300亩、年产50万只鹅苗孵化基地等在寨碧这片肥沃土地上落户。
为推动乡村振兴,王支书结合本村实际,又提出了“打工铺路、种养带户、加工致富”的产业发展思路。随着全面同步小康的推进,寨碧村按照“10户一体”的要求,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10户一体’”的模式,结合各产业联合体,实施“一区五个一千工程”。全村成立专业合作社7个,5个产业基地,个体工商户8户,“10户一体”联产业发展主体16个。覆盖498户,1594人;覆盖贫困户125户,388人。同时,创建了一个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区,现有本村返乡农民工创业4家入住园区。他们分别是:贵州“王朝世家整木定制”家具销售有限公司;新平木器工艺品加工销售中心;绍峰“寨碧家具城”销售中心;农产品(精米)加工厂。创业园总投资已达到1200万元,为本村贫困户解决120余人就业。仅此一项,就帮助贫困户平均增收3100元。
近年来,寨碧村这些产业和企业的发展,解决了群众就近就业,收入明显增加。2020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累计超过135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3000元,全村实现贫困户、贫困人口“两清零”目标。
15年来,王清华以村为家,抓党建促脱贫,办实事惠民生,把脱贫致富的种子撒在了寨碧村上,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广泛赞誉。他的工作没白干,在2015年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他本人也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有道是,要想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村党支部书记既是指挥者、组织者,又是实施者,<[详情]
《百姓中国周刊》福建讯(俞礽建 陈生)6月18日,福建省福清市江镜镇玉桂村老党员、党支部副书记郭永春忙碌的脚<[详情]
《百姓中国周刊》河南长垣讯(曹道伟 王自亮)走在米屯,就像一幅图画:漂亮规整的党建广场,红花绿草;<[详情]
山东省高密市胶河生态发展区的冬天似乎是从农户屋顶上那一缕弯弯的炊烟开始的,是从那十里梨花连九叠岭的文化长廊<[详情]
《百姓中国周刊》河南长垣讯(曹道伟 王自亮 郁溪)河南省长垣市西陈村是乡村振兴二星级示范村,长垣市委主要领导<[详情]
图片据视觉中国。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详情]
《百姓中国周刊》内蒙古乌兰浩特讯(通讯员 朱明喜)在铁西辖区提起王杰,可谓家喻户晓,她和辖区老姐妹们通过自编<[详情]
我1971年生在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安云乡木龙村。我们村人多田少,每人只有2分田,粮食不够吃,经常挨饿。<[详情]
杨永昌有着多重身份:长垣市南蒲街道金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长垣市党代表、长垣市委党校兼职讲师,长垣市<[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