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三农之声》(苏恒彬 通讯员 郭晨媛)仲夏时节,走进汤原镇北靠山村,村内道路两侧绿树成荫,鲜花依旧盛开,村内干净整洁,让人感到心旷神怡,心清气爽,村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一切变化,彰显着村党支部一班人凝心聚力,激情干事,追赶超越,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
作为汤原县汤原镇北靠山村党支部书记的李相林是土生土长的北靠山人,地地道道的农民,2011年当选为汤原镇北靠山村村委会主任,2019年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至今,他用“朴实、勤劳、智慧、奉献”的精神,给北靠山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多年来,他心系乡亲,帮助孤老,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得到了全村百姓的认可,先后被评为省级百名优秀村主任和木斯市劳动模范等称号。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北靠山村还是出了名的贫困村,年仅14岁的李相林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尽快摆脱贫困,做起了小买卖,从走街串巷卖冰棍、卖青菜,开饭店、商店,收购秸秆,跑运输,贩粮食,每一次挣钱的机会他都不放过。靠着坚实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李相林成了北靠山村年青人当中的“万元户”。然而他并没有止步于眼前的效益,1998年,根据当时市场的需要,他开始带领村民收购潮粮,组织村民在自家庭院等空闲场地晾晒后销售给粮库,当年就给本村村民增加100多万元的收入。2011年,充分利用北靠山村15000亩耕地,绝大部分都种植玉米的实际,凭着多年来粮食收储的经历,利用多年积累的资金,经过充分市场调研,自筹资金100多万元,成立了鑫谷粮食玉米烘干厂,每年纯利润都在30万元以上。
“自己富了不算富,父老乡亲们富了才算富”李相林的心中一直有这样的想法。为了增加村民收入,解决农闲时的就业问题,他雇佣了本村十多名村民在烘干塔工作,每年三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增收一万多元,自己的厂子,用工招满了,他就帮着大家联系别的活,及时的给村民们提供务工信息。乡亲们常说:“相林的烘干厂建在了北靠山村,受益最大的就是咱北靠山的父老相亲们”。村民们不用出村就能卖粮,不仅减少了运输成本,价格还比其他收粮户高,而且从来不佘账,村民们再也不用为要帐而烦恼。家种十多垧地的村民于伟龙,自从给鑫谷粮食玉米烘干厂送粮后,每年都能多卖一万元,有了烘干塔,村民们每年可以增加收入170多万元。
正是用这一点一滴的行动,李相林赢得了北靠山村父老乡亲的认可。2011年村两委换届选举,他以600票的高票当选为北靠山村村委会主任。当选的第一天,他就告诉自己,一定要对得起这600张选票。无论自己的厂子有多忙,村里的事,老百姓的事,我始终都放在第一位。大到村内发展规划,小到两口子打架,只要是事,我都要管。村民们给他起了个绰号“忙人儿”。过年过节,他都开车把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送到贫困户家中;还多次自己出资帮助村内贫困户购买种地物资等。村民姜双喜,房屋破损严重,他就出钱出物帮助其修建房屋;村民们种地贷不上款,他就东跑西跑的帮助协调解决。全村105户贫困户,185名贫困人口,更是他心中时刻惦记的对象。村民李雷,考入浙江大江,家庭十分困难,他就协调市总工会,连续三年每年资助李雷5000元,用于完成学业。幸福大院的孤寡老人去世时,都是他自掏腰包为其料理后世,用乡亲们的话说,相林的电话就是热线。正是他对村民们认真负责的态度,对村集体的付出,2019年李相林又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他常说现在国家对农村的政策好了,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给了我们北靠山一个快速发展的机遇。他一定要抓住机会,让靠山屯村集体越来越富,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
为了北靠山村的发展,李相林从全村的实际出发,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先后完成了村内12条街道硬化和标准化边沟建设,新建了800平方米的村委会办公楼和3500平方米健身广场。通过场所建设,使村民活动、村民议事、党员活动有场地,提高了村两委的凝聚力,也增加了老百姓对村两委的信任和认可。为充分挖掘北靠山村的红色文化底蕴,将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李相林争取资金建成了全省首家村级抗联历史纪念馆——革命老区北靠山村历史纪念馆。他又挨家挨户做动员,经过努力共征集了100多件反东北抗联和建村以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展品。为进一步改善村内环境,北靠山村对进村主干道两旁的村民院墙进行了改造,打造了1200延长米以红色抗联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浮雕文化墙,同时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等内容。在进村入口处建设了一座16米高抗联主题雕塑,主干道两旁安装了120基古朴典雅的景观路灯,营造了浓厚的红色氛围。
革命老区历史纪念馆是靠山屯的金字招牌,各种慕名而来的旅游团和观光团络绎不绝。李相林开始在招商引资、进一步发展旅游产业上下功夫。建成了占地面积200平方米的特色休闲民宿馆2个、占地400平方米的乡村主题农家乐,引进旅游龙头企业整村开发建设,建设了占地5000平方米的“四季生态采摘园”。2018年,2019年冬季,又建设了占地4万平方米的冰雪乐园,举办了两届汤原县靠山屯国际冰雪节,补齐了全县旅游产业缺少冰雪项目的短板。冬季搞采摘、冰雪旅游,春夏秋凭借抗联历史纪念馆大量的游客,北靠山村发展了全季的旅游业。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他又积极协调旅游公司解决了16名贫困户就业问题,每年人均可增收6000元。同时,2016年,对上争取资金,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增收效益覆盖全村贫困户。
兴旺发展的旅游业,带动了传统种养殖业、观光体验农业的发展。建立黑木耳大棚33栋,培植挂袋木耳120万袋、地摆木耳280万袋。带动贫困户务工30人,人均增收3000元。改变了单一种植玉米的思路,发展“玉米+大鹅”绿色循环农业,对上争取30万元资金建设了北靠山村鹅雏孵化基地,减少养殖户买鹅雏的成本,北靠山村养殖玉米鹅16万只,我带头养殖大鹅6万只,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1000余元。积极对上争取资金建设完成投资500万的玉米烘干塔,带动5户贫困户就业,每个烘干期每户增收1万元。2017年,对上争取资金1200万元,建设4万平方米的循环经济肉牛场,带动贫困户实现全覆盖,人均增收2000余元。转变种植思路,推广药材种植,2020年种植药材2200亩,带动贫困户务工23人,人均增收2000元。2020年对上争取资金1200万元,建设20栋四季果蔬采摘大棚,今年10月份完工,预计每户贫困户增收3000元。脱贫攻坚持续巩固,乡村振兴正在实施。
坚持扶贫先扶志,在李相林的带动下,北靠山村党支部积极开展“志智双扶•感恩奋进”系列活动。充分利用传统的节假日,与帮扶单位联合,开展各种纪念活动,以联欢会、座谈会等形式,与贫困户心与心的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帮助他们鼓舞士气。同时开展传家风承家训主题教育活动,结合身边人身边事,编排文艺节目展现脱贫攻坚的时代精神,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每次活动中,他都会表演节目,和大家一起参与活动。他是百姓眼中的文艺人,也拉进了百姓之间的距离。同时,北靠山村党支部积极帮助镇党委在北靠山村开展和组织了两届“舞动美丽乡村,助力精准扶贫”全民健身大赛,提振了全镇人民脱贫致富的精气神。
村集体富了,老百姓日子好了,精神生活丰富了,整个村子的风气也越来越好了。在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北靠山村民们团结一心,共同战疫。作为村支书的李相林身先士卒,从疫情开始,始终吃住在办公室。村两委成员、村内党员关键时刻不讲条件,义务坚守卡点,纯朴的村风民风正在形成。
如今的北靠山村,达到了香化、美化、亮化、净化,村屯面貌提档升级,成为旅游沿线公路上的一道靓丽风景。北靠山村也成为省级卫生先进集体、省级新农村示范村。
面对如今的北靠山村,李相林表示从不敢忘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更不敢忘记党的教诲和群众的期盼。对于北靠山未来的发展,他仍在思考……但是,他坚信,北靠山的未来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