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之声》栏目官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协办  
    2020年07月12日 08:14:30 星期日
首页 > 最美干部

最美干部

安徽涡阳蒋家彬:愿为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增添成色

时间:2020-09-23 01:30 |编辑:三农之声|

央视三农之声安徽涡阳讯(赵中华 通讯员 蒋庆章 王平)2018年元月,时任安徽省涡阳县政协教卫体委员会主任的蒋家彬,向县委组织部主动申请去驻村扶贫。驻村前市委组织部还专门关心打电话过来询问:你家父母70多岁了,二宝才几个月大,驻村后就很难照顾到家庭了,能不能走开。蒋家彬说困难可以克服,他和家人商量后,就把父母接过来一起住,因为二老身体还好,可以和爱人相互照应,他便安心的去楚店镇汪楼村报到了。

 汪楼村有8个自然村庄,1040户,总人口4300人,耕地面积6300亩。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13户323人,贫困发生率为7.5%,集体经济收入为零,且基础设施薄弱、缺少产业支撑、造血功能弱等现状,为省级深度贫困村。随着工作的深入,担任驻村工作队副队长的蒋家彬认识到脱贫攻坚的严峻和艰难,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全力以赴投入和帮扶乡亲们致富奔小康,为增加脱贫攻坚成色出力流汗。

图片3.png

 多措并举帮扶摆脱贫困

 教育资助不让一个孩子辍学。汪楼自然村村民李淑英,2019年7月,在教育扶贫政策的帮扶下,大孙女经过努力考取了北京交通大学。李淑英家里有7口人,2014年进入贫困户,自己患有风湿性关节炎,只有儿子一个人有劳动力在外打工。面对学费和路费,孩子开始犹豫了,了解到她已经申请了助学贷款,蒋家彬想到原来读研究生时,班里尚有剩余的班费,当时大家就决定用来资学助困难学生,他就及时联系了班长,从班费中拿出3000元给她做路费,同时蒋家彬又通过政协委员微信群,发布了请求资助该村贫困大学生的信息,县民营企业家--百姓缘大药房老总燕四看到信息后主动联系了蒋家彬,很快就带着慰问品到李淑英家中了解情况,也对孩子进行了资助。蒋家彬还通过协调县爱家食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崔凯,对汪庄自然村一名考取皖西卫生职业学院的大学生进行了资助。2019年秋季,蒋家彬通过多方协调,共筹集助学资金8000元,资助该村2名大学生。

 马嘉靖,本行政村马半楼自然村马保侠之长孙女,楚店三小四年级学生,品学兼优。蒋家彬了解马保侠于2014年进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015年脱贫,2017年返贫。蒋家彬得知马保侠患有胃癌,儿媳张微患有小儿麻痹症,其二孙女马佳瑞患有“肺含铁血黄素沉着证”,儿子马德良在县内务工。今年6月份,蒋家彬通过县扶贫局协调杭州品联科技有限公司,为马嘉靖争取到一名长期资助名额,申请成功后,企业将对孩子资助直到大学毕业。

 扶贫扶智,蒋家彬知道通过教育扶贫走出一个大学生后,整个家庭生活就会发生质的变化,所以在驻村工作中,蒋家彬时常鼓励村民让孩子不要放松学习,眼前的困难只是暂时的,党的扶贫政策不会让一个孩子辍学。

 发展产业增收致富促脱贫。马半楼自然村村民马成喜,是贫困户李秀英之子,他们家在2017年识别进入的贫困户。蒋家彬经过走访得知李秀英老伴2019年去世,家里还有4口人,她本人已经82岁,还患有高血压,有一个孙子在上学。通过走访,蒋家彬发现马成喜是个蔬菜种植能手,不但自家6亩土地种植了蔬菜,而且还租种了10多亩地,并享受产业扶贫政策。

 蒋家彬在和李秀英交谈中常听她抱怨说,儿子和儿媳一年到头从早忙到晚,却没挣着几个钱,因为马成喜不了解市场行情,种植的蔬菜品种比较单一,赶到蔬菜集中上市两个人忙不过来,不能及时卖掉,好多菜都烂在地里。了解情况后,蒋家彬通过协调县科技局,为汪楼村聘请了一名市级科技特派员,专门指导村里的种养殖户,科技特派员实地了解情况后,给马成喜提出了多品种反季节种植蔬菜的建议。

 方法对路了,马成喜的大棚蔬菜种植渐渐有了起色,由于夫妻俩个自产自销,随着产量的增长,销路又成了问题。在走访时,马成喜把这个头疼的问题提了出来。

图片4.png

 蒋家彬想通过帮扶单位看是否能销售一部分,经过沟通,由于单位需求的品种和量无法统一,不能很好的解决。这时县委县政府提出了百企帮百村提质增效的号召,涡阳县第九中学结对帮扶汪楼村,蒋家彬想如果能把马成喜家的蔬菜直送到学校食堂岂不是很好的办法。这时蒋家彬想起了他的一个高中同学在县九中做办公室主任。

 蒋家彬赶紧拨通了同学的电话,把马成喜的情况告诉了她,同学及时向学校领导作了汇报,学校非常支持,第二天学校的丁校长就带队到村里来调研,考察了马成喜的蔬菜大棚后,校长当即就拍板说:“成喜,你的菜施的是农家肥,打的农药也少,正是我们学校需要的绿色无公害产品,今后菜地里有多少我们要多少。”蒋家彬没想到问题一下子解决了,学校现在还时常给他送些有机肥等物资。蒋家彬走访时,马成喜一见面就客气的要留他家吃饭,不停的往车篮子里塞些青菜。经过近两年努力,马成喜家不但脱了贫,日子也渐渐富裕起来。

图片5.png

 帮扶老人安享幸福生活。臧庄自然村村民李绍先,是一位孤寡老人,他是老党员、老村干,今年81岁,几次劝说让他到敬老院集中供养他都拒绝,总是说他现在还能动,不给国家找麻烦,等他不能动了会主动去敬老院的。2017年危改给李绍先建了新房,他只所以不愿去敬老院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替几个在外打工的侄子看家护院。老人每年的各种补助收入在10000左右。蒋家彬通过协调为汪楼村争取了多个科技扶贫项目,每年精准帮扶20户贫困户每户补助3000元,李绍先就是其中帮扶的一位。蒋家彬每次到李绍先家走访时,老人都拉着蒋家彬不让走,老人还感激地说这都要感谢党,如果没有党的好政策我们这快要入土的人哪能活的这么滋润。

 提质增效力脱贫攻坚

 科技项目添成色。蒋家彬因为在县科技局工作过,了解科技部门为了支持脱贫攻坚工作,每年都会向贫困地区安排人才科技扶贫项目,他就想着一定要为村里争取到项目支持,有了想法后及时向局领导作了汇报,老领导非常支持。 

图片6.png

 2018年到2020年,汪楼村连续3年得到科技扶贫项目的支持,共投入项目资金30多万元,精准帮扶70余户次,户均年受益3000元。此外,蒋家彬还争取为村里的种养殖户专门配备了一名省级科技特派员,为他们长期解除了后顾之忧。

 齐心协力战疫情

 春节假期还没结束,蒋家彬就匆匆赶回村里,和村两委一起投入到防疫抗疫斗争中去。为了让全体村

 民认识到新冠肺炎的传染性和危害性,蒋家彬的私家车也成了临时宣传车,进村入户开展新冠肺炎科学防控宣传,逐一排查武汉返乡人员,并嘱咐村医为这些人员测量体温,同时在村路口、重点区域张贴新冠肺炎科学防控知识 ,做到家喻户晓。

图片7.png

 在工作队的带动下,村民也自发行动起来,捐款捐物达6000多元。工作队和村民一起分班分组,在各个路口设置卡点,不间断排查外来人口和出入村庄人员并造册登记,经过共同努力,我们村未出现一例被感染病例。

 健康义诊进村居。2019年底,蒋家彬调到县政协工作后,更加注重提高脱贫工作质量,继续深入到村民中去,倾听民意了解民声化解矛盾,同时他利用政协这个智力密集平台优势,为脱贫攻坚增色。2020年5月26日,蒋家彬组织县政协部分委员,利用专委会医卫界委员优势,带着由县人民医院、

 中医院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部分委员专家,一行15人到贫困村牌坊镇张桥村开展健康扶贫义诊活动。到村后,贫困户和村民早已在村室前的小广场等候,在与驻村工作队进行短暂对接后,专家委员分别从内科、外科、妇科、骨科、检验科等方面,在牌坊卫生院的配合下对贫困户和部分村民展开了健康扶贫义诊工作。整个义诊活动持续了近4个小时,截至到中午12:30已经接诊了120多名村民,发放防病宣传资料200多份,村民久久不愿散去,都围着专家问“你们啥时候还来呀”。现在,经过努力,医卫界委员开展健康扶贫义诊活动已成为常态。

 提案写在田间地头

 驻村后,蒋家彬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学习农业、认识农村、了解农民。村里留守的老人和孩子,和外界接触的少思想转变慢,在走访的过程中,蒋家彬更加注重宣传,经常到田间地头,了解村民庄稼的种植和收成,问问老人的身体和孩子的学习,及时向村民讲解党和政府的相关政策。蒋家彬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想尽自己最大努力,把自己掌握的基层一线情况,通过政协这个平台及时反馈。在近3年驻村时间里,我共提交了6篇关于农村工作的调研报告,有的被评为优秀提案,有的在市政协常委会作口头发言。

 小厕所彰显大民生。通过几年来的驻村帮扶,蒋家彬对农民生活习惯有了更深了解,能够较为准确的掌握第一手资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2018年,通过调研,蒋家彬撰写了《小厕所大民生--农村改厕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文章获得了亳州市政协“优秀调研成果奖”,文中提出了因地制宜分类实施、标本兼治管网化管理等6条建议,为基层党委政府推动“厕所革命”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和依据。

 废弃秸秆成资源。蒋家彬通过参加村里的秸秆禁烧工作,认识到由于对秸秆重视不够和技术限制等原因,每年夏秋两季的秸秆焚烧,不但污染了环境而且还造成了资源浪费。2018年,蒋家彬撰写了《加快秸秆能源化工业原料化转变推进秸秆发电项目建设》,该建议在市政协专题议政常委会上作口头发言。2019年,蒋家彬又撰写了《以项目建设带动农林废弃物处置的建议》,提出把以秸秆为主的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工作,加快推动农林废弃物能源化、材料化等重点项目建设,来降低秸秆还田率,提高产业化利用率,在两会上被市政协立案。

图片8.png

 产业发展助振兴。产业扶贫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手段,是实现稳定脱贫走向乡村振兴的根本之策。在亳州市两会期间,蒋家彬连续撰写《实施精准产业扶贫的建议》、《贫困村出列后的产业定位》及《关于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建议》等三篇关于农业产业发展的提案。提出了要结合自身资源“靠山吃山”、整合公共资源发挥集聚效应等多条关于实施乡村振兴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建议。提案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2019年两会讨论期间,市委主要领导还听取了专题汇报。

“农村是一个大舞台,驻村扶贫工作让蒋家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锤炼了品性,更让他了解到“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也愿我的一份努力,为老乡们的小康生活增添成色!”蒋家彬说。

 付出就有回报,几年来,通过蒋家彬和驻村工作队的拼搏下,汪楼村年集体经济收入为零,如今实现增收达25万元。全村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光伏发电、温氏养殖等特色经济稳步发展,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安全等帮扶措施已全面实施,贫困发生率降至0.12%。村容村貌不但整洁了,村民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吃穿不再是村民茶余饭后的话题,越来越多的村民晚饭后到工作队援建的广场上跳起了广场舞。今年3月份蒋家彬被亳州市评为优秀选派干部,6月份被民革安徽省委评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进个人。

注:本文转载自央视三农之声,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阅读:
zhonghuadajiangtang.png
滚动快送
hongsewenhuayinlin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