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已是不言而喻,如何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向来是国家的一项重要议题。在2020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用“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一句简短的话,深刻点出在粮食产需长期紧平衡的背景下,保持粮食生产稳定的极端重要性和特殊紧迫性。
关于粮食是否安全,我们最终会追溯到粮食播种面积上来,正如高层所指,耕地是一大要害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就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01
我们先来看一下近10年来粮食播种面积的变化趋势。
2010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为16.75亿亩,之后每年的播种面积成递增模式,2010年-2016年尽管城市面积不断扩张,但仍然保证了播种面积的持续增长,并且在2016年达到近10年顶峰17.88亿亩。
2016年之后,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出现下降趋势,2019年粮食种植面积1.16亿公顷,折合成亩是17.4亿亩,相当于比2016年是减少了4800万亩。
2019年是下降趋势中的一个至低点,相较于2018年,小麦播种面积减少了54万公顷,稻谷减少了50万公顷,玉米减少了85万公顷,棉花减少了2万公顷,在主要农作物里,只有油料的种植面积增加了6万公顷,而且数值也不算大。这背后出现了什么问题呢?是主要的农作物种植面积是结构性的变化还是全面的变化?实际上这种减少信号从2017年已经开始了。
2020年,在各地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层层压实粮食生产责任,积极落实各项补贴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播种面积止跌回升,实现恢复性增长。
总的来说,全国粮食播种总面积连续三年持续下降,是一个需要高度警惕的信号。长期来看,我国粮食的播种面积存在持续减少的忧虑。
02
2021年在高层的总指挥下,全国全面开展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的整治风暴,积极落实“藏粮于地”战略。
2021年农业农村部继续下达粮食面积和产量指标,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落实保面积、保产量的责任。明确“增玉米、稳大豆、稳口粮,重点扩大东北地区和黄淮海地区玉米面积,争取增加玉米面积1000万亩以上,力争大面积稳定在1.4亿亩以上,务必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000亿斤以上。
-黑龙江落实粮食面积产量任务-
黑龙江作为我国产粮大省,大豆、玉米是黑龙江产区主要粮食作物品种,尤其是大豆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国前列。
1月6日,黑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黑龙江省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工作方案》,落实粮食面积产量任务,稳定水稻种植面积、适度增加玉米种植面积,确保粮食产量稳定提升。
重点提炼:
明确耕地利用优先顺序。永久基本农田和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要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特别是保障玉米、水稻、小麦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落实粮食面积产量任务。稳定水稻种植面积、适度增加玉米种植面积,确保粮食产量稳定提升。黑龙江省委农办主任王金会表示,2021年要确保黑龙江粮食总产量1500亿斤以上,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15亿亩以上,其中玉米9000万亩以上、大豆6000万亩、水稻6000万亩。
-辽宁稳定粮食生产-
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辽宁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立起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常态管理机制。1月11日辽宁省人民政府《辽宁省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工作方案》,提出了4个方面重点内容。
重点提炼:
全省耕地面积稳定在6902万亩以上,永久基本农田稳定在5522万亩以上,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稳定在4600万亩以上。
-河南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1月18日上午,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省长尹弘作指出,2021年,河南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新建高标准农田750万亩,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
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启动实施新时期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加快建设国家区域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中心库、国际玉米小麦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抓好良种繁育推广示范,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坚持不懈制止餐饮浪费。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提升收储调控能力,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
-陕西遏制耕地“非粮化”增量-
陕西省政府办公厅1月13日印发《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确保粮食种植面积不减少、产能有提升、产量不下降,主要谷物品种自给率稳步提升,粮食生产基础更加稳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方案中明确,陕西省2021年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500万亩,产量稳定在1200万吨以上。现有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要优先用于发展粮食生产,重点保障小麦、玉米、稻谷三大谷物种植面积,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粮食、油、菜等农产品及饲草料生产。
按照“强监管、稳基础、提产能、保供给”的要求,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粮化”增量,扎实推进“两藏”战略落地,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科技装备支撑,健全粮食生产支持保护制度,确保粮食种植面积不减少、产能有提升、产量不下降,主要谷物品种自给率稳步提升,粮食生产基础更加稳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广东确保全省粮食种植面积不减少-
近日,《广东省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工作方案的通知》印发,提出加强耕地种植用途管控、强化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切实保护种粮积极性、大力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加强耕地种粮情况监管六大主要任务。
明确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2600万亩以上、产量保持在1000万吨以上,稻谷自给率稳定在60%左右,薯类、豆类和玉米产量基本保持稳定,粮食产能稳定在1200万吨以上,确保全省粮食种植面积不减少、产能有提升、产量不下降。
-2021年内蒙古拟发展四种重点粮食-
1月23日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对外发布消息称,2021年内蒙古每个盟市粮播面积都要确保只增不减,粮食总产量要稳定在700亿斤以上。新一年内蒙古将发展四种重点粮食作物,包括小麦、大豆、玉米、马铃薯。
小麦方面,内蒙古将重点挖掘巴彦淖尔市等沿黄灌区潜力。大豆方面,将在稳定呼伦贝尔市、兴安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适当扩大通辽市、赤峰市等地种植面积。玉米方面,内蒙古新一年将重点利用好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岭东南丰富降水,适度扩大面积;通辽市、赤峰市要通过高效节水灌溉、全膜覆盖等技术模式增产。而马铃薯方面,在稳定种植面积的同时,向以乌兰察布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为重点的马铃薯优势产业带集中。
自然资源部12日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称,为确保补充耕地真实,自然资源部将主动公开报备的补充耕地项目与地块<[详情]
2月22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宣布,我国渤海再获大型油气发现——渤中13-2油气田,探明地质储量亿吨<[详情]
央视新闻2月19日报道,记者昨天(2月19日)从自然资源部了解到,“十三五”期间,我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取得<[详情]
《央视三农之声》北京讯(叶晓娟) 1月29日,农业农村部召开统筹利用撂荒地促进粮食和农业生产发展视频会,农业<[详情]
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已是不言而喻,如何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向来是国家的一项重要议题。在2020年的中央农村工<[详情]
《央视三农之声》河南新乡讯(通讯员 薛宝泉)为保障春运期间成品油市场供应,中石化河南新乡石油分公司提前谋划<[详情]
《央视三农之声》北京讯(叶晓娟) 十四五期间如何保证粮、棉、油、糖、肉等重要农产品的供给安全?在13日国新<[详情]
据央视新闻17日消息,农业农村部今天发布,为适应确保国计民生要求,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底线,2021年,<[详情]
人民网北京12月15日电 (丁亦鑫) 15日下午,国新办举行自然资源政策支持脱贫攻坚新闻发布会。自然资源部副<[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