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之声》栏目官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协办  
    2020年07月12日 08:14:30 星期日
首页 > 乡情乡音

乡情乡音

这就是莆田:千年家训·地瘦栽松柏 家贫子读书

时间:2022-01-02 08:43 |编辑:三农之声|

  北宋熙宁九年(1076

  徐铎中状元、薛奕中武状元

  神宗皇帝赞叹“一方文武魁天下,四海英雄入彀(gòu)中”南宋咸淳元年(1265度宗皇帝盛赞“莆,文献之邦也”宋代每42名进士中就有1名莆仙人历史上,莆田出了2482名进士、21名状元、17名宰辅

  580×900

  书香庭院  (摄影/方玉蓉)

       一则古训

  一座名邦

  南宋绍兴八年(1138)科考

  莆仙14人高中进士

  包揽状元、榜眼、榜尊、榜幼

  号称“魁亚双标、四异同科”

  580×434

  诵读(摄影/朱崇飞)

  高宗皇帝问:"卿土何奇?"状元黄公度答“披绵黄雀美,通印子鱼肥”榜眼陈俊卿却答“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

  高宗皇帝笑曰:“公度不如卿”

  从此“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

  响彻宋廷,遍传天下

  成为历代莆阳学子的座右铭

  580×779

  陈氏玉湖祖祠内石柱(摄影/林明基)

  一道家风

  一门传奇

       01玉湖陈氏

  一门二丞相,九代八太师

       陈氏一门,群贤代出

  丞相陈俊卿、陈文龙

  莆田城隍陈瓒

  文韬武略、忠肝义胆

  为莆田谱写出一曲壮丽的华章

  580×816

  陈氏祠堂

  位于莆田市荔城区阔口社区,祠前有坊匾“陈丞相里第”,祠内有楹联“一门二丞相,九代八太师”。二丞相:陈俊卿、陈文龙皆官至丞相。八太师:陈氏家族九代中有八人都被诏赠“太师”。(摄影/林华青)

  580×773

  陈俊卿

  南宋绍兴八年(1138)榜眼及第。乾道四年(1168)拜右相兼枢密使,次年升左相。正色立朝,进贤良,斥邪佞,人称“南渡名宰相”。(摄影/蔡昊)

  580×767

  陈文龙

  南宋咸淳五年(1269)状元及第,初名子龙,度宗皇帝为之改名文龙,赐字君贲。曾任参知政事,元军南下时,拒绝降元,孤守兴化城,城陷被俘,一路绝食,于杭州岳飞庙壮烈殉国。民间奉为福州城隍。陈文龙尚书庙,位于福州市台江区。 (摄影/薛龙)

  580×828

  陈瓒

  陈俊卿曾孙、陈文龙堂叔,散尽家财,兴兵抗元,保卫莆田,城破后被元军车裂而亡,赠兵部侍郎。民间奉为莆田城隍。莆田城隍庙,位于莆田城内梅园东路。(摄影/蔡昊)

       02九牧林氏一门九刺史,三代五廷魁

唐天宝年间林披迁居至莆田生九子,都当过刺史世称"九牧林"后裔元、明、清三代出了五个状元

        580×772

  九牧林祖祠

  天下九牧,根在莆田。荔城区西天尾镇龙山村作为九牧林发祥地,是海内外林氏族裔的谒祖地。(摄影/蔡昊)

  580×865

  林默

  林披第六子林蕴的七世孙,生前扶危济困,因救助渔民而不幸遇难,被尊称为妈祖,世誉“海上和平女神”,被14位皇帝褒封36次,全球有3亿多敬仰者。湄洲妈祖祖庙,中华妈祖文化发祥地。(摄影/蔡昊)

  580×772

  林龙江

  明代莆田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创立“三教合一”学说,乐善好施,抗倭救难,在海峡两岸及东南亚有数十万敬仰者。莆田城内东岩山的东山祖祠,是“三一教”发祥地。(摄影/邹北轩)

       03南湖郑氏   

“开莆来学”三先生,史学流芳一草堂

  南朝陈梁时 (502-589)郑氏三兄弟首开莆田教育先河史称“开莆来学”郑氏后人郑樵在夹漈草堂写出纪传体史书《通志》名闻天下

  580×772

  湖山书堂

  南朝陈梁时 (502-589),郑露、郑庄、郑淑三兄弟入莆守祖坟,在凤凰山麓构筑湖山书堂,开莆阳文风,奠定莆田文化根基,湖山书堂现仍坐落于广化寺内。(摄影/陈良锦)

  580×728

  开莆来学

“开莆来学”木坊,原立于莆田城内北大路。(图片/来源于网络)

  580×607

  郑樵

  南宋著名史学家,在夹漈草堂潜心著述,首创中国通史体系,写成《通志》200卷,与《通典》《文献通考》并称“三通”。梁启超说:“史界之有樵,若光芒竞天一彗星”,认为他是中国古代三大史学思想家之一 。图为郑樵夹漈草堂遗址,位于涵江区新县镇。(图片/《大美莆阳》提供)

  580×768

  郑侨

  郑樵从侄,南宋乾道五年(1169)状元,官至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是孝宗、光宗、宁宗时三朝元老,以忠实闻名天下。郑侨年轻时读书的浔阳书院,位于仙游县菜溪乡。(图片/来源于网络)

       04、仙游蔡氏   千古一忠惠,兄弟两宰辅

  唐末蔡用元迁居到仙游后裔蔡襄是宋代名臣,谥号“忠惠”枫亭赤湖蔡氏兄弟官至宰辅

  580×772

  蔡襄

  北宋名臣、著名书法家,撰写了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荔枝谱》和茶学专著《茶录》。擅长书法,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蔡襄文化园,位于城厢区东海镇。(摄影/蔡昊)

  580×773

  洛阳桥

  古代“四大名桥”之一,蔡襄任泉州太守时倡建,位于泉州市洛江区蔡襄路。(图片/来源于网络)

  580×735

《荔枝谱》

  蔡襄名作,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荔枝专著。 (摄影/陈良锦)

  580×1530

  兄弟两宰辅

  北宋时,蔡氏兄弟先后任宰辅,两人皆为书法名家,徽宗皇帝《听琴图》题诗出自蔡氏。

       05莆阳黄氏文章称初祖,一门五学士

唐初,黄岸迁居莆田黄巷里后裔黄滔被誉为“闽中文章初祖”一代名儒黄璞与四个儿子同时担任馆职,号“一门五学士”

          580×734

  黄氏大宗祠

  位于荔城区镇海街道东里巷。“莆阳黄”素有“十状元十宰相”“六会元三榜眼三探花”和“四尚书四贡元廿三解元五百进士千名举人”之美称,为中华东南黄氏望族。(摄影/邹北轩

  580×743

  黄滔

  著名文学家、诗人,被誉为“福建文坛盟主”“闽中文章初祖”,《全唐诗》收录其诗作100多首。(摄影/邹北轩

  580×864

  黄公度

注:本文转载自百姓中国周刊,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阅读:
zhonghuadajiangtang.png
滚动快送
hongsewenhuayinlin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