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进了腊月,一晃就是年啦,这是咱们多少人儿时的记忆啊?
儿时过年是最幸福的事儿!不光吃得好,还有新衣服穿,别提多高兴了!那时物质还不丰富,一日三餐稀汤寡水,吃不饱肚子的情景还记忆深刻。中午放学回家,若还有一碗剩粥吃,高兴的会跳起来。所以,天天盼过年。只有到了过年才能吃上白面饺子、白面馒头、大米饭,还有猪肉白菜饨粉条,能不高兴么!
那时精神是富有的!放寒假了小伙伴们能一起玩耍,就是最快乐的事,玩具是自制的,什么弹弓、火柴枪、手推圈、溜冰床……上树爬墙,月亮底儿里捉迷藏,到村外的麦地里迎风赛跑,大汗淋漓,哈哈地笑……若能遇到下雪天,堆个雪人,打场雪仗,就更惬意了!这是男孩子的玩法。跳皮筋、唱儿歌、玩房子、丢手绢、贴窗花……是女孩子的趣事。
大人们当然也有忙不完的事。赶集买年货是大人们最快乐的事!那时的集不是每天都有,逢一六才起集,集上熙熙攘攘,人挨人、人挤人,嘈杂声、叫卖声,好不热闹!集上的货大都是过年吃的用的东西。最热闹的要数鞭炮摊儿了,卖主们你放一会儿,他放一会儿,吆喝着,都说自己的炮响。男孩子买挂鞭炮等到过年放是少不了的,可以说一年攒下的钱除了买些纸和铅笔,就为了过年买鞭炮。
说到过年,不能不说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一天,家家买糖瓜祭灶,把旧的灶王爷从墙上扯下来点燃,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再把新的灶王爷贴上,祈求灶王爷保平安!
过了腊月二十三,每天都有每天的过法,什么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来纯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贴春联。除夕晚上和初一早上吃饺子是北方一直不变的风俗。这两顿饺子是最讲究的,煮熟了,先捞一碗,敬天敬地再敬祖宗,祈求来年有个好日子,风调雨顺!再放回锅里,盛到碗里,端上饭桌全家吃。
除夕晚上是要守岁的,叫熬三十儿。那时,没有春节联欢晚会,也没有电视。吃了饺子,一家人就座在热炕上,磕着瓜子,喝着茶,又说又笑,不过午夜十二点是不睡觉的。等孩子们睡着了,勤劳的妈妈们这才把做好的新衣裳拿出来,压在孩子的棉被上,等大年初一早上醒来给孩子们换上。大年初一是要早起的,男孩子们都争着放第一挂鞭炮,图个喜庆!天刚蒙蒙亮穿上新衣服就去拜年了。先拜长辈,长辈们乐着拿出压岁钱,还给些糖吃。那时,平时是吃不到糖的。拜完长辈,大人们就去串门互拜。孩子们三五成群去看新媳妇,当年结婚的都称新媳妇。等过了初一,亲朋好友都会轮流请新媳妇到家里做客。按风俗,初二外甥去给舅舅拜年,初三是媳妇回娘家的日子,初四是走朋友家的日子,初五俗称破五儿。过了初五,年就算过完了。走在大街上,不管大人,还是小孩碰上都会说,年过得真快啊!
儿时过年是难忘的! 现在日子好过了,年味怎么反而淡了呢! 你儿时过年是什么样子的?!
《三农之声》四川绵阳讯(央舆三风融媒中心)31日上午,绵阳市公益达人“绵州燕姐”陈燕顶着烈日,先后向安州区、<[详情]
《三农之声》广东广州讯(央舆三风融媒中心)2023年7月14日,首期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全民健康大<[详情]
《三农之声》四川绵阳讯(央舆三风融媒中心)6月20日,在传统的端午节来临之际,四川好人“绵州燕姐”陈燕带着近<[详情]
《三农之声》广东广州讯(央舆三风融媒中心)6月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全民健康大讲堂副主任兼秘书<[详情]
初春的绵阳一片祥和,疫后的市民们忙碌的奋战在各自的岗位,在暖阳下一幕感动上演。 2023年“三八妇女节<[详情]
《三农之声》湖南长沙讯(李玉磊)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是每一个家庭的牵挂,随着近年来血液病患病的年<[详情]
"2022广西第三届重阳敬老节”在中国绿城广西南宁隆重举行 黎坚/摄影 《全民健康大讲堂》广西南宁讯(黎<[详情]
《三农之声》新疆岳普湖零距离讯(努日曼古丽 胡发月 邓涵林)连日来,为进一步丰富返乡学生假期文化生活,使其<[详情]
《三农之声》新疆奎屯讯(赵奇帆 王一博)6月6日,为充分发挥以“伊犁妈妈工作室”为载体的巾帼志愿服务团队优势<[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