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流传下来很多有意义的小民俗,作为春节这么重要的节日更是有很多,几乎从进入头年的腊月开始就有很多讲究,几乎都是在为春节做准备,比如这年初一要吃饺子,吃汤圆,吃糕,早起要给长辈拜磕头拜年,要放新年开门炮,认真地做了这些年俗,才有真正的年味。
那到了初二这天我们该做些什么,吃些什么呢,可能南北东西的风俗都不一样,今天就来简单梳理一下了初二这天有哪些讲究,大家来畅聊一下各地有何不一样的地方。
大年初二首先要“吃3样美食”
1.吃面——长长久久,顺顺利利,健康长寿
有俗语道“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初四烙饼炒鸡蛋”,一直到正月十五吃元宵,新年初的每一天都有各自该吃的美食,这年初二这天就该吃面条了,中国人讲究“迎长送短”,这长的就是面条,正好对应“送客饺子迎客面”,初二这天开始走亲戚,迎来客人吃碗面,寓意顺顺当当,长长久久,健康又长寿。
2.吃馄饨——吃“元宝”,财运到
北方人的习俗,在正月初二这天要吃“馄饨”,这是因为馄饨形似“元宝”,做生意的朋友都会在中午吃一碗馄饨,俗称为“元宝汤”,寓意开年财运连连,顺风顺水。
3.吃发糕——开年吃发糕,财旺福又到
据说是一位孤苦伶仃的乞丐发明了“发糕”,并通过卖发糕而发了财,但是发达后人家没有“飘”,而是经常接济那些穷困百姓,留下美谈被人们颂扬,自此这“发糕”也被流传下来,新年吃发糕有“发财高升”的寓意,同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大年初二要记着“做2件事”
1.回娘家
大年初二这天出嫁的女儿都是要回娘家的,有的地方也会在年初四这天,但都是一个意思,为啥非在初二这天回门,据说还有一点小传说。
传说和朱元璋有关,老朱同志把自己的女儿安庆公主下嫁给了不太显赫的人家,公主嫌弃婆家寒酸,年初一那天就借口拜年回家了,老朱乃穷苦出生,自不会瞧不起女婿家,非常气愤女儿不懂孝道,新年不先给公婆拜年,反而先跑回家,于是勒令公主立刻回夫家,待明日再来拜父母,于是这年初二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的习俗就流传下来。
初二回门当然要准备些孝敬长辈的礼品了,而且一定要双数,显得吉利,不过我们这里都已经演变成年三十之前回门去送礼,年初二基本都是空手带着孩子回门的,下午时腰包鼓鼓的又欢天喜地地回家了,好不好笑。
2.拜财神
小时候的年都是在农村度过的,就是有了这些老规矩才显得特别有年味,比如这请财神和拜财神,一般在新年这一天会有人来送(请)财神,所谓的送财神其实只不过就是在你家大门上贴个财神的剪纸或者年画,不是白贴的,得有钞票伺候的,寓意就是新年送财神进门,恭贺发财。
在初二的时候我们要来拜财神,其实也就是“送财神”,这时候要准备一些祭品,毕恭毕敬地拜上一拜,然后将财神画烧为灰烬,意思就是“送财神”,同时在中午的时候要吃“元宝汤(馄饨)”,这一整天还要注意言辞不要乱说话,为什么呢?可能是“请神容易,送神难吧”。
有话说
怎么样,在大年初二你们那里是不是也会有很多民俗活动呢?去问一问家中的老人,他们一定会告诉你还有很多已经失传的民俗活动,我想什么是“年味”,这些小小的民俗规矩就是是支撑“年味”的一个因素。
《三农之声》四川绵阳讯(央舆三风融媒中心)31日上午,绵阳市公益达人“绵州燕姐”陈燕顶着烈日,先后向安州区、<[详情]
《三农之声》广东广州讯(央舆三风融媒中心)2023年7月14日,首期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全民健康大<[详情]
《三农之声》四川绵阳讯(央舆三风融媒中心)6月20日,在传统的端午节来临之际,四川好人“绵州燕姐”陈燕带着近<[详情]
《三农之声》广东广州讯(央舆三风融媒中心)6月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全民健康大讲堂副主任兼秘书<[详情]
初春的绵阳一片祥和,疫后的市民们忙碌的奋战在各自的岗位,在暖阳下一幕感动上演。 2023年“三八妇女节<[详情]
《三农之声》湖南长沙讯(李玉磊)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是每一个家庭的牵挂,随着近年来血液病患病的年<[详情]
"2022广西第三届重阳敬老节”在中国绿城广西南宁隆重举行 黎坚/摄影 《全民健康大讲堂》广西南宁讯(黎<[详情]
《三农之声》新疆岳普湖零距离讯(努日曼古丽 胡发月 邓涵林)连日来,为进一步丰富返乡学生假期文化生活,使其<[详情]
《三农之声》新疆奎屯讯(赵奇帆 王一博)6月6日,为充分发挥以“伊犁妈妈工作室”为载体的巾帼志愿服务团队优势<[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