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之声》栏目官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协办  
    2020年07月12日 08:14:30 星期日
首页 > 乡情乡音

乡情乡音

德孝中华周刊推荐:浓香年味

时间:2021-02-06 23:13 |编辑:三农之声|

文/李志荣

  进入腊月,是小孩子们最欢乐的时光。还记得小时候老家没有通车,母亲就会带着我和妹妹步行十几公里,再挤上三轮车去店塔赶集,三轮车上加个篷布,座椅就是四腿长条板凳,用铁丝固定在斗子四周,车子一路颠簸前行,脸蛋被冻得像红苹果似的,眼睛不灵不灵的看着路上的每一处风景和忙碌的人们,那时年前的集事可以说是人山人海,年画、水果糖、挂历、春联、鞭炮、牛羊肉、活鸡活鸭……各种年货琳琅满目。到了腊月初八,母亲会把集市上买来的糯米、豆,以及红枣、葡萄干、莲子等八种配料小火慢熬两、三个小时。那一天的家里,粥香弥漫,是一种让人晚上都幸福得睡不着的味道。

  儿时的记忆中,从腊月初八开始就可以“闻到”浓浓的“年味儿”了。开启“年味儿”序曲的当属炸丸子、做豆腐、压粉条、酿黄酒……整个厨房里都是热气腾腾,首当其冲的我们这些小朋友都是这些美味的试吃员,吃在嘴里甜在心,怎么吃都不会腻,味道真是美得很,这个味道就是年味儿。

  父亲是初中毕业,在村里写得一手好字,自家和邻居的春联自然由他代笔。一过了腊月二十,父亲就忙碌起来,我时常依偎在他身边一边帮着裁剪红纸,一边叠纸压线,一边看着他一笔一划甚是投入地书写着春联。父亲总是跟我说,在过年习俗中,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有贴春联的传统,春联不但为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气氛,更代表着祝福与期盼,代表着美好生活的新开始,这份企盼与祝福也是年的味道。

  那些年,多数年货都是在家里自己动手制作,大人、小孩都会参与其中,真是其乐融融。到了大年三十,全家人围着桌子,把腊月里准备所有的好吃全部摆上桌来,都是各种一年都吃不上美味肉菜,还记得那时我咧着嘴边吹边吃,鲜美的羊肉沾着黄米软年糕,别提有多香了,直到小肚子撑得圆滚滚才会放下筷子,这种味蕾上的激发就是年味儿。

  那时的年味儿,还有好多好多。和小伙伴们在放过的鞭炮中捡没有被点着的小鞭,攒上一小把,什么冰窟窿、土沟沟、花坛里,都成了我们放鞭的点,还记的那时父亲给我新买的红色棉袄被炸了个大口子,原因就是点燃的鞭炮没有扔掉反倒装进口袋里,噼里啪啦棉袄里所有的鞭炮都响了,灰头土脸的还不敢回家。大年初一一大早挨家挨户去拜年,每到一家都是那句“过年好,我来拜年了”,于是兜里便塞满了各家的糖块儿、花生瓜子、小红包……有时会突然想起父母压在自己枕头下的压岁钱,惦记着还在不在远处,于是便撒了欢儿地跑回家,连同亲戚给的压岁钱一张张数上一遍,小心翼翼地藏到自己觉得稳妥的地方。

“志荣,黄酒熬好了。”母亲的一句话把我从回忆拽回了现实,黄酒随着土灶台的红色的火焰跳跃弥漫满屋,我突然闻到了儿时的味道。没错,这是年的味道。年味,是我们归乡、团圆时的那份喜悦与温暖,贴春联、挂灯笼、吃年夜饭、守岁、拜年……年味在一个个琐碎的细节中慢慢发酵,表达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时代的变迁、年龄的增长,年味也在悄悄变化着,但唯一不变的是期盼团圆相聚的那份美好幸福感。

注:本文转载自德孝中华周刊,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阅读:
zhonghuadajiangtang.png
滚动快送
hongsewenhuayinlin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