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之声》栏目官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协办  
    2020年07月12日 08:14:30 星期日
首页 >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

河北省广平县:小菌菇种出扶贫增收大产业

时间:2020-08-20 07:20 |编辑:三农之声|

  河北省广平县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工程,以发展菌菇种植为抓手,大力推动扶贫领域改革创新,着力破解产业扶贫中存在的思想“贫困”、资金短缺、技术落后、市场销售、稳定增收等五大难题,全县菌菇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目前,全县发展菌菇大棚500余个,占地1100余亩,年产各类菌菇1500万公斤,实现年销售额1.5亿元,带动2万余贫困人口就业,人均年增收720元。2019年,广平县241519人实现脱贫,超额完成年度减贫任务,全县综合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15%。在20132018年全省扶贫成效考核中,广平县连续6年位居全省同类县第一。

  破除思想“贫困”顽疾 解决“不敢种”的问题            

  扶贫脱贫,解决思想“贫困”是首要。针对部分贫困群众存在“等靠要”心态和对扶贫政策的依赖心理,广平县把“扶贫先扶志”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方面,积极引导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消除思想“贫困”。在发展菌菇扶贫产业过程中,先后组织群众1000余人次到山东省临沂市、河南省清丰县等菌菇产地参观学习,让群众实地观摩、现场体验、开阔眼界,增强了群众发展菌菇扶贫产业的信心。针对一些贫困群众想干又害怕风险的实际,采取典型引路、试点带动方式,打消群众观望心理。2016年,在县委、县政府推动下,牛庄村党支部牵头成立菌菇种植合作社,试点发展菌菇种植,一期建设大棚10个,当年就实现收益135万元。在看到效益的情况下,2017年牛庄村15户群众自主发展大棚23个,还带动周边的王庄村、张洞村等发展大棚12个,初步形成了以牛庄村为中心的菌菇种植基地。有了牛庄村的成功经验,全县乘势而上、全面推开,着力扩大菌菇种植规模。为吸引更多贫困群众参与到菌菇扶贫产业中来,一方面将牛庄村村干部、菌菇种植能人组织起来,成立广平县菌菇种植宣讲团,深入7个乡镇37个重点村巡回宣讲,进一步打消群众顾虑;另一方面,以牛庄村为样板,组织全县169名村“两委”干部、37个驻村工作队到牛庄村观摩学习,大大激发了全县干部群众从事菌菇种植的积极性,鼓足了贫困群众通过劳动实现增收致富的干劲儿和拼劲儿。目前,全县37个贫困村全部成立菌菇种植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模式发展菌菇种植,全县共发展各类菌菇大棚500余个,年产各类菌菇1500万公斤,成为邯郸东部地区最大的菌菇种植基地、育种基地和交易集散中心。

  580×242 

  广平县金安村菌菇大棚种植基地

  构建“多元投融”机制 解决“没钱种”的问题          

  菌菇产业收益高,但投入大,建设一个标准化菌菇大棚需要10万至15万元,贫困户独自经营不仅资金难筹措,抗风险能力也差。为解决这一问题,广平县在全县范围内广泛组建合作社,鼓励贫困户借助合作社抱团发展,同时创新金融扶贫模式,采取财政补贴、社会帮扶、金融部门助力等方式帮助贫困群众多元筹措资金,让贫困群众带资入社入股,有效解决了产业资金短缺的问题。县财政按照每户贫困户不超过1.2万元的补贴标准,累计投入菌菇大棚发展资金6568.5万元,占总资金规模的49.4%。在吸纳贫困户入股的基础上,各合作社依托帮扶单位和县工商联牵线搭桥,积极争取社会资金投入,发展壮大菌菇基地规模,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促进菌菇产业提档升级。据统计,全县菌菇种植产业共吸收社会资金投入6000余万元。探索“政银企户保”扶贫新模式,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建设扶贫项目、提供就业岗位等方式扶农助农,规定助农企业可以享受扶贫贷款贴息政策,同时,引进县邮政储蓄银行等市场化担保机构,由担保公司全面负责扶贫贷款担保中心运营,资金池资金、风险金注入等都由担保公司承担,政府根据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的实际效果进行贴息,有效将扶贫脱贫工作变政府主导为市场运作。目前,担保机构已注资1.3亿元,落实风险补偿金3600万元。

  580×451 

  广平县双庙村村民在菌菇大棚采摘蘑菇

  实施“技能提升”工程 解决“种不成”的问题          

  菌菇种植对技术条件要求较高,为此,广平县大力实施“技能提升”工程,通过培养本地“土秀才”、引进外地“洋专家”,加大菌菇种植技术培训,培养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为菌菇扶贫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技术保障。建立菌种培育公司,从菌种培育公司挑选35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科技专家服务团队,分包7个脱贫攻坚重点乡镇,免费为群众提供菌菇种植日常技术支持。从广东、山东、河南、福建等地引进21名高级技术人员,与全县菌菇种植基地建立技术合作关系,解决新品种引进推广、菌种培育、生产技术等难题。此外,还定期举办菌菇种植技术培训班,向种植户免费教授最新菌菇种植技术,目前已举办菌菇种植技术培训班18期,培训群众2300人次。“技能提升”工程筑牢了菌菇病虫害防治的“防火墙”,为全县菌菇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政府牵线搭桥解决“卖不了”的问题         

  产业扶贫,重在建立完善的产业链。广平县坚持以全域思维谋划推进菌菇产业扶贫工作,通过科学规划、精心培育,积极引进上下游产业,形成稳固的产、加、销产业链条,确保了菌菇扶贫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通过招商建设菌种厂、菌料场等上游产业,建设冷库保鲜、菌菇烘干、有机肥厂等深加工下游产业,形成“产、加、销”一体的菌菇产业链条。同时,为拓宽销售渠道,县政府与北京新发地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开发全产业链销售平台,通过平台将菌菇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目前,已经有37个村与山东、河南等地的客商签订订单种植协议。同时注重发挥电商平台作用,借助中国网库、河北电子商务等电商平台发布菌菇产品相关信息,吸引北京、山东、湖南、河南等地的收购商来广平洽谈菌菇业务,让种植户足不出户就把菌菇产品卖到全国各地。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解决“收益低”的问题         

  为让贫困户真正从扶贫产业中持续稳定获益,广平县通过股份合作、抱团发展等模式,建立多方互利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明确产权和利益分配办法,使村集体、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成为产业链上的利益共同体。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倡导抱团发展,鼓励贫困户与合作社签订入股协议,借助合作社将零散的贫困户有序组织起来,以每户贫困户1.2万元财政扶贫资金合资共建菌菇大棚,形成的资产归合作社、贫困户所有,经营权归合作社和致富能人,入股群众享有资产所有权和资产收益权,村集体和贫困户产权清晰,受益明确。在收益分配方面,创新实施“保底+分红”收益分配模式,原则上每户贫困户每年分红不低于入股资金的10%。除此之外,入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优先就业权,菌菇大棚基地优先聘请贫困户从事生产劳动、后勤保障等工作,贫困户以产业工人的身份进入基地务工获得工资性收入。每年的5个月菌菇产出期内,贫困群众可获得收入1万元左右,实现了稳定脱贫。

注:本文转载自河北共产党员杂志,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阅读:
zhonghuadajiangtang.png
滚动快送
hongsewenhuayinlin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