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市巫溪县红池坝镇龙台村,小蚯蚓让村内的不同产业形成了生态循环,让村民看到了产业致富的希望。曾经深度贫困的龙台村,如今花果吐香,蜜蜂飞舞,地下、地上、空中的“立体产业”格局,让全村脱了贫、群众增了收。
龙台村位置偏远,距离巫溪县城2个多小时车程,曾是一个深度贫困村。过去,由于交通不便、海拔较高,村里一直缺乏产业,群众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2018年,小蚯蚓开始“进驻”这个小山村,悄然撬动了村里的“立体产业”。
“当时我们去村里扶贫,分析了村里的特点后,决定发展蚯蚓产业。”中建二局西南分公司党群工作部部长陈柯宇说,蚯蚓产业不需要太多劳动力,又可以消化村里几家养牛户的牛粪,同时蚯蚓粪便又是很好的有机肥,可以用作田间肥料。而蚯蚓,则可以做成鱼饵、中药材、化妆品,产生较高的附加值。
当年底,蚯蚓们便“进驻”了村里的5个大棚,村里的16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成了它们的“主人”。“我每天过来查看大棚的湿度、温度,给蚯蚓们喂牛粪。”60多岁的丁维米曾是村里的贫困户,也是蚯蚓的“主人”之一,她和村里的几名贫困户每天照看蚯蚓,每月领一两千元的工资,到了年底还能享受1200元的分红。
小蚯蚓,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也让村民认识到,只有发展产业才能实现增收。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村里开始大力发展关联产业:地下,发展了近百亩独活中药材;地上,种上了800多亩脆李树。每到春夏,脆李、独活花开,满山芬芳。村民们又养了400多群中蜂,形成了村里的“空中”产业。
在蚯蚓的牵动下,村里的立体产业形成了生态循环链:养殖户的牛粪,过去处理起来很头疼,现在成了蚯蚓的“美食”;蚯蚓产生的粪便,成了脆李树的有机肥,让结出的果子更好吃、更值钱;脆李树和独活,又给中蜂提供了丰富的蜜源。产业之间,一环扣一环,环环受益。
“在‘立体产业’带动下,龙台村村民的收入大幅增长。2017年,全村人均年收入仅7000元,去年底,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1.1万多元,整村实现了脱贫,贫困户也全部清了零。”巫溪团县委书记鲁晓光说,别看蚯蚓个头小,给村里注入的能量却很大。去年8月,村里又新增5个蚯蚓大棚,这意味着养殖户可以养更多牛,脆李树有更多有机肥了,蚯蚓在村里生态循环链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了。
《三农之声》新疆玛纳斯零距离讯(朱文斌 赵蓓)今年以来,玛纳斯县按照应建尽建原则,鼓励农牧民拆旧建新,全力推<[详情]
《三农之声》新疆玛纳斯零距离讯(朱文斌 张海洋 商志刚 孟柏严)今年,玛纳斯县按照“农旅融合”、“文旅融合”<[详情]
《三农之声》新疆呼图壁县零距离讯(李存玲 王永青 廖冰雨)6月1日,呼图壁县召开优化营商环境暨招商引资工作推<[详情]
《三农之声》新疆奎屯讯(通讯员 张浩川 杨文昭 陈星龙 汤灿 梁奕)“初夏时节风光好,芍药花海游奎屯”。5月<[详情]
《三农之声》北京讯(李玉磊 李铭)4月23日上午,《全民健康大讲堂》工作委员会顾问李世伟,副主任兼秘书长李乾<[详情]
12月28日,“中国健康好乡村”大型健康生态产业项目京北长哨营项目 “文化营”在北京市怀柔区长哨营满族乡大沟<[详情]
杨堤村一景 心连心农业示范园 《百姓中国周刊》河南新乡讯(马丙宇 刘亚<[详情]
中国农村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和重要环节——乡村振兴。如今,各种资源要素向乡村汇集,乡村振兴步伐加快。<[详情]
编者按: 6月1日,我国第一部直接以“乡村振兴”命名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正式施<[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