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之声》栏目官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协办  
    2020年07月12日 08:14:30 星期日
首页 > 文艺

文艺

典籍里的中国:文化经典让中华文明血脉永恒

时间:2021-02-16 13:26 |编辑:三农之声|

微信图片_20210216064517.png

《典籍里的中国》视频截图。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殷建光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凭借其独特的思想穿透力和艺术感染力,在大年初一晚播出后,迅速引发现象级传播,节目播出当晚话题阅读量超过4.5亿。

 何谓典?就是把书册放在几上,这是尊重,这是崇尚。民本一词从何而来?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一台大型文化节目,让我们获得丰富的知识,有丰富的获得感。这就是《典籍里的中国》第一集《尚书》,上古之书。不过,我更愿意说,从此,拉开了崇尚书的风尚,让中华文明血脉永恒。

 伏生护书,让人感动。拉着一车书,在兵荒马乱中,艰难行走,儿子因为护书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妻子因为书病亡,藏在墙壁中,返回时,仅仅剩下28篇。讲《书》传播。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我们村家谱的保存,一个老人偷偷的把家谱坐在了屁股底下,才避免了毁灭。历史总是会有一些意外的风雨,但是,正是因为我们有伏生这样用生命护书的人,才让我们的中华文明源源不断,生生不息。

 伏生护书是从家的角度保护治国治家之精神财富,晁错学书则是从国的角度让治国治家之精神财富赓续流传,而正是这种家国情怀精神让中华文化瑰宝能够得以流传,虽历经磨难,但总能柳暗花明又一村,磨砺中崛起,走向新的复兴。

 晚生问书,古今交融。撒贝宁以2000年后晚生的角度询问书,贯穿整个节目,而正是在这个问书的过程中,让我们对《尚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打开了我们普通人进入尚书的大门,在“历史空间”和“现实空间”中展开戏剧演绎和专家解读,实现古今读书人之间跨越千年时空的对话,综合运用环幕投屏、增强现实、实时跟踪等新科技手段,生动演绎了中华典籍精华的源远流长,这样,就让《尚书》形象生动亲切走进我们每个人心中。

“政书之祖,史书之源”,知先贤治政之本,知朝代兴衰之由,知个人修身之要。从《尚书》出发,我们沐浴在《典籍里的中国》中,汲取历史文化滋养,“犇”腾牛年,我们一定牛!

注:本文转载自彩云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阅读:
zhonghuadajiangtang.png
滚动快送
hongsewenhuayinlin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