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将是国家由“精准扶贫”转入全面“乡村振兴”的第一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我们预测,春节过后,各地将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方面共同发力。
如何选择好当地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和切入点?实现由点及面,由表及里,全面推进,将是各地总指挥县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乡村振兴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们认为,2021年,政府部门的切入点重点应围绕四个方面展开:
第一、突出抓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瞄准产业发展需求,促进家庭农场与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和质量提升,特别是要提升农业合作社对农民的带动水平。
第二,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重点是推动当地主导产品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资金生产率,提升农业的市场竞争力。
第三,促进农业新业态的发展。主要通过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提高农业生产和消费者的连接水平,实现农民增收。
第四,提升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政府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让农业生产者及时掌握农产品消费信息,适时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返乡投资需要及时了解农业政策方向,今后国家将有多举措来发展乡村振兴中更多的农村新型经营主体。
农业产业链上的所有主体都可以称之为农业经营主体,但农业经营主体不完全等同于农业生产主体。纯粹从居于现代农业核心地位的农业生产主体的角度而言,家庭农场是农业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体系的关键。以家庭作为经营单位的家庭农场,其最大优势是产权明晰、内部治理结构简单、成员利益高度一致、劳动责任心强、主动性高,其生产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与其最终收益直接相关,劳动监督成本低,对于种养业生产环节具有天然的适应性和优势。
引导流转土地向家庭农场集中
引导流转土地有序地向家庭农场集中。家庭农场想要持续稳定发展,稳定的经营规模是首要条件。要鼓励土地优先流向家庭农场,鼓励土地流出户与家庭农场签订中长期流转合同,稳定家庭农场经营预期。
一是稳定土地流转关系。健全土地流转交易市场,加强土地流转平台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流转服务体系,开展流转供求信息、合同指导、价格协调、纠纷调解等服务,引导土地依法自愿平稳流转。
二是创新租地农场形成方式。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土地确权登记、互换并地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建设优质高标准农田,优化流转给示范家庭农场。在鼓励土地租赁的基础上,积极推广股份合作、土地托管等方式。
三是引导形成稳定地租。推广实物计租货币结算、租金动态调整、土地入股保底分红等利益分配方式,稳定土地流转关系,保护流转双方合法权益。
优化农村金融供给政策
优化农村金融供给政策,有效缓解家庭农场融资困难。现实金融系统信贷供给特征与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严重不匹配。从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的需求看,家庭农场的融资需求意愿、强度远大于传统小农户,但对金融机构优先序排第一的抵、质押贷款所需要的抵押物或质押物,恰恰缺乏。
在一些地方,由于改革不到位或不彻底,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抵押权能尚不彰显;对于金融机构优先序第二的保证贷款形式,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同样缺少相应资源。
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在缺少抵押物、缺少社会资源的情况下,信用贷款是最为优先选择的贷款形式,但却是金融供给侧优先序排的最后形式。
着力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要解决家庭农场融资贷款难问题,需要着力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多元化多渠道满足家庭农场金融需求。
一是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针对粮棉油糖、农作物制种、园艺作物、畜牧业、渔业、农机等不同产业,有针对性地创新和拓展金融服务方式。
二是鼓励发展农村信用贷款。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尽快建立权威、全国性的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数据库并对金融机构公开。以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为单位,可查询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流转面积、享受国家政策等动态信息,并将该数据库对金融机构公开,便于金融机构对其做信用评级时提供基础数据,针对家庭农场开展信用评定,降低金融机构给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信用贷款的成本。
三是促进抵押方式多元化。建立健全农场产权交易市场,完善农村抵押资产变现处置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大型农机具、活体畜禽、在产农作物、各种有价票据等抵质押业务。
四是大力发展农村合作金融。引导供销社、农村信用社发挥自身优势,鼓励农民合作社开展内部信用合作、资金互助合作。
供销系统更在构建社会化农业生产服务体系
发展农业生产服务业,为家庭农场构建完善的社会化农业生产服务体系。
一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多元化、多形式、多层次的农业生产服务组织,做好产前的农资供应、市场信息服务,产中的农业技术指导、农机协作服务,产后的储藏、销售和加工等服务,为家庭农场发展提供服务保障。
二要适应家庭农场联合的需求,支持和鼓励家庭农场之间的联合合作。引导同产业同类型家庭农场组建专业协会、联合会,发挥集聚效应。
三要积极引导家庭农场组建合作社。为家庭农场提供良种、农机、植保,以及农产品加工储藏销售等一体化服务,降低家庭农场生产和服务成本。同时还应重视家庭农场的服务主体功能,引导其为周边农户提供优质的农业生产机械和技术服务。
未来,乡村振兴谁主沉浮?只有积极参与探索乡村振兴之规律,追寻乡村振兴发展之动力,积极承担历史责任,才能做到:我主沉浮!抢占先机。下列农业人群将会是乡村振兴的先行者与最先受益人:
1、农民;
2、合作社及家庭农场经营者;
3、村庄资源条件好,有开发价值,获得政府扶持资金的支部书记与村干部;
4、农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的投资与经营者;
5、当地政府引进,有意回报家乡的成功人士。
农业人2021年最需要做的事是:如何让自己的农业项目排在政府重点支持的第一方阵,最先获益?我们建议:必须首先讲好你的项目发展故事,把握先机,做到项目规划先行!
因为,乡村振兴,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有机结合,需要人才、资源、战略的有效统一。做农业也需要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没有政府与政策的支持,农业项目难以持续发展。
《三农之声》江西上栗讯(朱文俊 通讯员 肖国华)9月9日,为促进青少年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加深对上栗<[详情]
5月31日,原阳县官厂镇武庄村李小五家种在黄河滩区的小麦丰收了,他开心地笑了。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更<[详情]
6月4日下午,“我为群众办实事”——北京科技小院扩面提质工作推进会在大兴区小黑垡科技小院召开。记者从会上<[详情]
新农人做休闲农庄或乡村旅游,顶层设计的核心是有魂,塑造魂。什么是魂?基于市场定位上的主题,就是农庄的灵魂<[详情]
27日,大数据助力乡村振兴高端对话在贵阳举行。 杨茜 摄 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应用和实<[详情]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1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农村<[详情]
引言:全球市场中不是产品与产品之间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产业链与产业链之间的竞争,是区域与<[详情]
“以前总是西装革履,现在常常满脚是泥。”自辞去企业大区经理“转行”种植红薯以来,家住平度市仁兆镇的“新农民”<[详情]
汤汤洛水,翻滚于前。 巍巍黄龙,灵秀在后。亿兆民众,谷雨敬拜。二零二一年四月二十日九点五十分,“文脉永续<[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