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做休闲农庄或乡村旅游,顶层设计的核心是有魂,塑造魂。什么是魂?基于市场定位上的主题,就是农庄的灵魂。
怎么发掘主题,怎么打造主题?
一、主题是什么?
主题就是中心思想,具体说,我们想给客户一个什么样的清晰认知:我是谁?园区的主要特色是什么,“是干什么用的”?在哪方面能满足他们的主要需求?
有魂才有特色,失魂落魄的人没有人喜欢。没有魂的农庄园区,同样不招人待见。
遗憾的是,现在很多项目没有魂。
二、为什么很多农庄和乡村旅游园区没有魂?
1、没有主题或主题不清。
随便挂个采摘园、农家乐、休闲农庄的牌子,压根就没有自己的主题。这样的农庄,怎么能有魂?
还有下面这几种主题不清,貌似有主题,实际上比没有主题好不了多少。
一是模糊。模糊,让人不知所云。
突出表现在:表述宏大宽泛笼统,如城市远郊休闲目的地、家庭休闲度假目的地、农业综合休闲庄园,山水人文度假区、自己都说不清楚自己是干什么的。
二是复杂。农庄求大求全,没有聚焦、无法传递农庄特色、难以形成品牌价值。例如:
(1) 建筑文化+宗亲文化+民俗文化+台海文化+农耕文化,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旅游度假区。
(2)有机主题+休闲氛围+体验引领+高端享受。
三是盲目套用流行新概念。如动辄就是“综合体”:创新型农业旅游综合体、文化综合体、田园综合体、科技创新综合体、景村合一生态文化综合体,等等。
四是频繁更换主题。既让农庄主自己纠结,也会让消费者流失。
2、为什么会主题不清?
往往跟定位有关。定位是基础,是主题的方向标!没有定位,就不知道园区为什么而存在,该朝哪个方向服务去获取营收,定位不明,必然会导致主题不清。
与之相反,主题清晰准确的例子有:田妈妈农乐园:2-7岁宝宝的健康农业成长乐园;天葡庄园:葡萄一二三产融合的主题庄园,北京花仙子万花园等,特征明显、价值明晰、简单易记。
3、定位不明、主题不清的后果
(1)没有主心骨,不知取舍,没有聚焦、没有主线,容易为了做而做。建设上,不知道把握住什么原则,追求什么样的风格?资源和资金不知道该重点投入在哪里。
反映到具体经营上,主业、主导产品、产业延伸和项目设计不知道取舍,变成了以前玩过什么做什么,别人园子里有什么做什么;还容易只顾眼前,什么来钱快做什么。盲目跟风,定不下来。譬如一产种植上,去年猕猴桃价格高,就大面积种猕猴桃,今年蔬菜价格高,就大力种蔬菜。三产体验上也如此,今年流行什么娱乐活动,就做什么娱乐活动。下次做什么呢?不知道了。而且往往风口一过,人流也就没有了。
(2)同质化。我们在专栏的第3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上普遍存在7大误区,源头在哪里?》就讲过,同质化,是目前国内新农人做乡村休闲旅游最大的经营误区。中小园区,通常就是“老三样”:釆摘、钓鱼、打牌,再加吃土菜。大一点有实力的企业,都是吃喝玩乐、住宿、餐饮、娱乐一条龙,建农业博物馆,真人CS,电子游戏,娱乐场所,儿童游乐园......游客感觉,不少景观、软硬件、体验项目看起来都似曾相识,和周边同行没什么两样,没个性,没内涵,没意思。
(3)“摊大饼”面面俱到。不少实力型园区贪大求全,从采摘园到加工厂、到度假村到民宿,各种体验项目啥都有。看起来三产融合“包罗万象”,实则一盘散沙。结果就是重资产、无力驾驭,农庄主前期做了很多工作,客户还不领情,劳而无功。
怎么找到项目的魂?关键要找到和做出自己的特色主题。
三、主题怎么发掘、提炼?
特色主题从哪里来?从对资源的发掘,尤其是对特色资源的发掘中来。
1、从特色山水、自然人文资源中去发掘。
对内看资源,本地才有的特色山水、景观、建筑、风土人情和乡土文化等特色资源,都是能让消费者眼动、耳动、口动甚至心动、还能持续买单的元素,能让你与众不同、最具活力和最具吸引力。
比如,网红项目古北水镇,从2010年7月后才开始规划建设,当时所在的古北口村,不过是毗邻京郊古军事要寨、司马台长城脚下的普通传统村落。其最大特色是司马台长城是北京唯一的明长城遗址——(中国长城专家罗哲文教授评价“中国长城是世界之最,而司马台长城是中国长城之最”)。开发者中青旅和规划设计团队,将“长城脚下+北方江南小镇”的风格气度相结合并发扬出去,打造出了一座长城下的星空小镇“北京唯一水乡古镇”。
打造完后,特色资源点也得到了保持和进一步发扬:古北水镇“最无敌的地方,是从景区内可以直接登临司马台长城。”
一方水土一方人。主题挖掘应根植于当地的地脉、文脉,包括农业生产过程、农民劳动生活、农村风情风貌等,从江西婺源到安徽徽商故里,这样的例子很多。
当然,特色山水不一定是绿水青山,我们说过,荒山枯水也能变成资源。比如宁夏镇北堡的西部影城,卖的就是荒凉。
2、从依托于本地水土而生的特色产品中发掘
特色产品包括当地绿色产品、有机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以及其他地区不能生产、或产品品质不能保障或成本过高,使得当地保持独特优势的产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养一方物产。从依托于本地水土而生的特色产品中发掘主题,不但使自己的项目园区与众不同,而且有了可以持续成长的产业基础。
北京天葡庄园建于2010年,位于北纬38度的葡萄最佳生长带上,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有首都水源保护地密云的好水土。从国内外引进夏黑、金手指等几十种国内国际顶尖葡萄品种,2011年建高标准大棚,用优质水灌溉,用内蒙古运来的羊粪作有机肥,标准化管理,求质不求量(初期每亩限产1500斤,后来是2千斤),专心种好葡萄。在北京空气污染最为严峻、最受关注的2012年,首批葡萄一上市,就凭借优秀的生态品质和优秀口感,一炮打响,全部脱销!2013年,入选国宴用果进入中南海,成为北京周边顶级葡萄的代名词,被誉为“北京第一葡园”。#葡萄#
在种好葡萄的基础上,顺藤摸瓜,从种养农业,到葡萄深加工和红酒酿造,再到观光休闲、科普教育、商务会所于一体的葡萄主题产业园,号称 “中国葡萄主题休闲农业第一品牌”。天葡庄园的主题,始终是葡萄,葡萄,葡萄。
对很多农庄来讲,找到属于自己的特色产品,就有了主题。(怎么找到属于自己的产品?我们在稍后的盈利模式章节中,会详细说明)
3、从饮食等先天产业基础中发掘
没有绿水青山,没有地道特产,没有任何旅游基础,怎么办?
《三农之声》江西上栗讯(朱文俊 通讯员 肖国华)9月9日,为促进青少年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加深对上栗<[详情]
5月31日,原阳县官厂镇武庄村李小五家种在黄河滩区的小麦丰收了,他开心地笑了。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更<[详情]
6月4日下午,“我为群众办实事”——北京科技小院扩面提质工作推进会在大兴区小黑垡科技小院召开。记者从会上<[详情]
新农人做休闲农庄或乡村旅游,顶层设计的核心是有魂,塑造魂。什么是魂?基于市场定位上的主题,就是农庄的灵魂<[详情]
27日,大数据助力乡村振兴高端对话在贵阳举行。 杨茜 摄 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应用和实<[详情]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1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农村<[详情]
引言:全球市场中不是产品与产品之间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产业链与产业链之间的竞争,是区域与<[详情]
“以前总是西装革履,现在常常满脚是泥。”自辞去企业大区经理“转行”种植红薯以来,家住平度市仁兆镇的“新农民”<[详情]
汤汤洛水,翻滚于前。 巍巍黄龙,灵秀在后。亿兆民众,谷雨敬拜。二零二一年四月二十日九点五十分,“文脉永续<[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