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中国周刊》四川旺苍讯(唐福升 赵敬梅)“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家里的生活,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实现我的人生价值和人生梦想,这就是我当初选择返乡发展产业的初衷。”3月8日,望着大山里遍地都是种植的中药材,刘勇开心的说。
心系故土创业有成反哺家乡
生在农村,十几年前到吉林省长春市务工种植人参,2015年至2017年在吉林省长春市承包当地农户土地100余亩,带领工人(农民)种植人参,创业成功后放弃了在吉林发展的机会又返回家乡旺苍县米仓山镇鼓城山村,决定在贫瘠的高山上种植中药材,带动乡亲探索出了一条脱贫致富之路。他就是出生于1973年家住广元市旺苍县米仓山镇鼓城山村七组村民刘勇。
2018年至今,刘勇先后在村里承包流转了100多亩土地,再加上自家的10多亩山地,就开始种起了中药材。“项目和种植基地选址选好了,确在种植技术上犯难了,在吉林是种植人参学的种植人参技术,没有学过种植重楼、大黄、石菖蒲、黄精等中药材技术,就通过在网路、书本和向农技人员请教一点一点的学,认真钻研和在地里慢慢摸索,慢慢学着也就懂技术了,复杂的山地、坡地地形恰恰有利于形成天然的排水沟渠,再加上气候温和适宜、海拔适中,正好拥有发展药材种植业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短短2年时间里,种植的中药已种出了规模。向亲朋好友借款和银行贷款,他先后投入60余万元种植了大黄40亩、重楼20余亩、石菖蒲30余亩、黄精30余亩。“按照当前市场价分析,大黄干货大约18元每公斤,2020年底收大黄干货1500余公斤价值27000余元,预计到2025年底大黄、重楼、石菖蒲、黄精等药材可获利140到180万元。”刘勇说。
办家庭农场带着乡亲一起致富
眼看着刘勇种植的药材要大丰收了,老乡们看到了甜头,纷纷跟着种。在他的带动下,通过土地流转和带动富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务工的方式,为乡亲们脱贫致富找到了一条新出路。
刘勇得知米仓山镇鼓城山村三组村民王萃兰因要在家里看管房屋出不了门,就喊在基地上来务工一年下来收入6000余元;鼓城山村三组村民李军上有父母,下有两子女在读书,家里人口多劳动力少,小两口要在家照看老人和孩子也出不了远门,刘勇得知他家情况,将李军家的10亩多土地流转给基地发展中药材,两口长期在基地务工,既挣了钱又照看了老人和小孩。
村里的向义财种植重楼5亩、大黄30余亩;张文聪种植重楼5亩、大黄20余亩;唐通礼种植重楼5亩、石菖蒲10亩、大黄10余亩……中药材种植户都有了一定的种植规模。截止目前,带动周边20余户发展重楼120余亩、10余户农户种植大黄60余亩、10余户农户种植石菖蒲30亩。2019年7月他注册创办起“旺苍县刘勇中药种植家庭农场”,2021年1月注册资金100万元成立了“旺苍县正农中药材专业合作社”。
“我将继续努力,扩大种植规模,让更多的村民在种植基地来务工增加收入,吸引更多在外打工的村民返乡发展产业,示范带动更多群众通过发展农业发家致富,为推动村民们发展农业产业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刘勇信心满满。(责编/潘勇)
《三农之声》山西大同讯(白雁香 通讯员 马静波 李常慧)杨为民,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详情]
包登峰,生于1966年,浙江省泰顺县人,中共党员。从大学期间开始热爱文学诗歌,曾经在泰顺中学、育英教育集团<[详情]
核心提示:进入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更多的年轻人投身乡村振兴建设, 在广阔<[详情]
《三农之声》山西大同讯(白雁香 通讯员 马静波 尚铁军) 从年薪几十万的企业高管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4<[详情]
薛玉富和柳树站在一起,瘦削的身子就像一棵柳树。一聊起来,他的话就像柳叶一样稠,都是他和柳树的故事,都是他如<[详情]
《三农之声》新疆奎屯讯(通讯员 陈星龙 张莹莹)韩靓是新疆伊犁州奎屯医院肾病内科主治医师,主要负责肾病内科患<[详情]
《德孝中华周刊》新疆奎屯讯(通讯员 周永慧 杨柳 王倩)人们常说:“生活为你关上一扇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详情]
奋力走在乡村振兴最前列的优秀村支书——东大阳堤村党支部书记陈来胜先进事迹调查 编者按:新乡县翟坡镇东大阳堤<[详情]
《百姓中国周刊》河北沧州讯(曹春亮 徐亮 郭东风)今年49岁的闫瑞是一名退役军人,从2008年调入河北省沧州<[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