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之声》栏目官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协办  
    2020年07月12日 08:14:30 星期日
首页 > 三农人物

三农人物

互联网+田间地头 一位老菜农的2020丰收年

时间:2020-12-20 10:17 |编辑:三农之声|

“10万,25万,45万……我们的销售额突破50万了!”55岁的汪运波看着不断攀升的数字,激动地喊出声。豆大的汗珠顺着鬓角,淌了一脸。

 这是在今年618当天,京东“临沂扶贫馆”办公室里的一幕。618期间,汪运波卖出了将近20万斤紫薯,是去年同期的2倍还多。

 这只是京东众多扶贫馆的一个切面。从2016年开办扶贫馆起,京东已帮助全国贫困地区上线商品超300万种,实现扶贫销售额超1000亿元,让超过100万户贫困户,真正实现了增收。同时,这也是京东在通过自己强大的供应链,将线上线下打通,振兴实体经济。

这是我做过最正确的决定”

 这一切,都要追溯到2017年的夏天,汪运波做出的决定。

 背靠5A级景区,以及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地,蒙山水质清澈甘甜,周边土壤洁净。由于水土的滋养,这里的紫薯比起其他品种,要更加地粉糯、香甜、水润。

 然而,由于山路崎岖,农产品往往得不到有效保鲜以及科学运输,往往在路途中就会损坏不少。

 所以,汪运波的农场尽管菜品优质,产品却“走不远”。多数只能卖给景区,或周边的省市,收入非常有限。为此,汪运波也很发愁。

不如,试试在网上卖吧?”

 2017年的一天,汪运波在无意间,看到家人在用手机网购,他当即做出了这个决定:将自家农产品搬上互联网。

 说干就干。同年,汪运波的产品便在电商店铺上架。但是,在当时的平台上,却遇到了问题。

7e3e6709c93d70cfdd44f64656851307bba12ba4.jpg

 由于店铺由平台代为管理,所以有时不能第一时间看到订单,而是会延迟一两天甚至更久。在仓储和远距离运输上,汪运波也缺乏经验。这样就导致了不能及时发货,货品也易受损坏。而最终的损失,却要商家来承担。

 到了2019年,汪运波听说了京东扶贫馆项目。在汪运波看来,这是最理想的归宿:由当地政府牵头,进行农户和产品的筛选;从种植源头深度参与,直到商品上线售出,全程帮扶。这些保障,都让他感到很安心。

 此时的京东,也正在大力推行扶贫馆。最多的时候,曾一天签约过18个贫困县。迄今为止,京东扶贫馆的足迹已经遍布全国832个贫困县。像汪运波这样,坐拥得天独厚的优质产品,却苦于没有门路经销的农户,正是京东想要找的。

 两厢一拍即合。经过数月的筹备,2020年四月,临沂扶贫馆正式上线了汪运波的产品。但由于疫情的影响,汪运波对销量没有抱太大希望,只求回本。

 结果却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

 上线后,销量直线上升。以前一天只有三四单。到四月份,每天都有十几单。

 到今年618期间,有机紫薯的销量更是同比去年增长了230%。618当天,当农场整体销售额直接突破50万元大关时,全村老小都沸腾了,大摆了宴席来庆祝这个特别的“互联网丰收节”。

 截至今年11月,在临沂扶贫馆里,汪运波的紫薯线上销售额已经突破80万元。

 汪运波现在想来,让产品在京东临沂扶贫馆上线,“是我做过最正确的决定。”

这些毛头小子的话,还真管用”

 和在京东合作的过程中,汪运波还学到了很多。

 首先就是互联网思维的经营理念。比如在营销方面,时间点非常重要,比如周五、周六、周日成单量较高,那么引流、营销就要集中在这几天。

 其次,产品选择上不能全面开花,有几个主推的拳头产品,才更容易让消费者记住。比如店铺里的紫薯和油桃。

 在种植侧,京东也提出了不少建议。因为主打有机蔬菜,所以,肥料选用了有机肥、有机菌等生物提取农药,来代替化学肥料。

48540923dd54564e68d8e89a1d875e85d0584fb1.jpg

 汪运波在紫薯地里除草

 京东在物流运输上也让人放心。尽管有恒温库用来存放农产品,但运输途中的保存,还是老大难。京东将外包装升级为真空保鲜袋配合抗震耐压包装,并放入可以降温锁鲜的“小冰片”,大大降低了运输过程中的损耗。

“看不出来,这些京东的毛头小子,还真有两下子。”汪运波感叹。

 此外,和在其他平台踩过的“坑”不同,店铺后台流程也完全被简化,订单第一时间在后台看到,商家能及时清点库存并发出,并提前调货。

 每天中午12点,汪运波会清一次单,2小时去位于山里的恒温库拉货,下午三四点打包,当天发货。如果没有库存,就去周边的合作农户收货。最晚第二天,也能将货发出。

 也有例外。两个月前的一次特价活动里,临沂扶贫馆每卖20块,京东就给商家补贴5块钱。加上APP开屏的流量倾斜,就那一天的紫薯销量,就达到了七千多斤。相当于平时两个月的量。

 那天的盛况,汪运波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当天我们立刻开车,连夜去收货,三四天才收够。之后的那几天,大家都没睡觉,忙着运货、打包、发货。用了一个星期才完全把货发走。”

 汪运波的团队,是临沂扶贫馆的店铺之一。京东大数据显示,今年截至11月,临沂扶贫馆全部店铺销售同比2019年增长了173%。

 这样的扶贫馆,京东还有很多

 临沂扶贫馆,也只是京东众多扶贫馆的其中之一。

 数据显示,从自2016年与国务院扶贫办签署《电商精准扶贫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来,至今京东已经在全国各地开办了近300家扶贫馆,全国每个贫困乡县几乎全部覆盖在内。

 目前,京东已帮助全国贫困地区上线商品超300万种,实现扶贫销售额超1000亿元,直接带动超100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

 在京东生鲜农特产品发展部采销王广元看来,扶贫馆更多的是社会价值的体现。

 2019年,王广元拜访了甘肃庆阳市合水县当地的扶贫馆。在与当地政府交流时,他了解到,村子里有一家困难户,丈夫受重伤半身不遂,家中只有妻子一个劳动力,还有老人和小孩需要养活。虽然家里有几亩苹果园,可是仅靠妻子一人,也无力打理。一大家子靠着妻子打零工勉强度日。

 了解基本情况后,王广元便与当地政府商量,用较高的价格收购他家的苹果,并给妻子安排了给农产品打包的工作。

 从那以后,王广元意识到,扶贫馆所做的,不仅仅帮助贫困户卖出农产品,更能够带动当地的就业,在无形之中,帮助了成千上万的人们。

 临沂扶贫馆也同样。

 同在蒙山种植紫薯的芳姐就在其中。和临沂扶贫馆合作后,不仅家里紫薯地收入翻番,自己也能通过打包、发货挣点钱。一家人的生活都变好了。

83025aafa40f4bfb10373d32ac16baf7f6361856.jpg

 与京东临沂扶贫馆合作这小一年以来,汪运波觉得,京东不愧是“靠谱东”,未来也还将继续合作下去。对于将来的规划,汪运波很明确。如今有了“互联网思维”的汪运波,更懂得如何运用消费者购买行为来分析需求,来开展第二年的“选品”工作。

 通过分析,他决定,明年要将“网红紫薯”田,从现有的100亩扩充到300亩,另外增种一块新花生田。经调研,这款新品种花生口感非常好,很适合在网上销售。

 对于明年的收成,汪运波满心期待着。

注:本文转载自央视三农之声,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阅读:
zhonghuadajiangtang.png
滚动快送
hongsewenhuayinlin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