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辛圆
2月21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正式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值得注意的是,继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作为年度工作重点任务单独列出后,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打好种业“翻身仗”,对育种基础性研究以及重点育种项目给予长期稳定支持;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
种子可以说是农业的“芯片”,虽然在种子问题上,我们没有像芯片一样直接被人“卡脖子”,但是在一些类别上确实存在明显短板。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周一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指出,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较,中国种业发展还有不少不适应性和短板弱项。
他表示,首先,从品种水平看,差距比较明显。比如,中国大豆、玉米现在的单产水平还不高,只有美国的60%不到;耐储的番茄、甜椒等少数专用品种进口比例还比较大,超过了50%。其次,我国对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不够,有些地方土种、还有一些珍稀濒危的种质资源消失风险还在加剧。第三,一些高品质的、有特殊功能的品种和产品,中国比较缺乏。
张桃林强调,下一步要加快构建种业创新体系,包括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产业体系和治理体系三大体系,全面提升自主创新、企业竞争、供种保障和依法治理四种能力。
一号文件还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2021年—2025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稳定种粮农民补贴,让种粮有合理收益。坚持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
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发布会上称,去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390亿斤,创历史新高,但我国粮食供求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随着人口增长,特别是消费升级,粮食需求还会有刚性增长。因此,粮食安全问题上绝不能掉以轻心。
为保证粮食安全,唐仁健表示将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同时要确保15.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主要种植粮食及瓜菜等一年生的作物。在此基础上,建立“两辅”的机制保障,“辅之以利、辅之以义”。“辅之以利”就是要让农民种粮有钱赚,能够多得利,在政策手段上要坚持和完善农业的价格和补贴政策。
除了粮食问题,“二师兄”——猪肉也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常见的食材,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来,猪肉价格出现了明显抬头,针对今年能否吃上便宜肉,农业农村部也做出了回应。
唐仁健表示,随着新增的生猪产能陆续兑现为猪肉产量,猪肉市场供应最紧张的时期已经过去,后期供需关系将会越来越宽松。他预计,今年一季度(3月份前后),将比上年同期增长四成左右。到二季度也就是6月份前后,生猪存栏可以恢复到2017年正常年景的水平。下半年,生猪出栏和猪肉供应将逐步恢复到正常年景水平。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求保护生猪基础产能,健全生猪产业平稳有序发展长效机制。农业农村部表示,将密切监测生产发展的动态,抓紧研究刚才讲的稳住和储备产能的具体办法,以确保生猪产业能够平稳的发展。
“我们前一轮被猪周期折腾了,所以现在在研究和考虑,除了综合施策以外,下一步怎么储备好生猪的产能,就是到数量多的时候、价格低的时候,有些企业可能还不了款的时候,不能杀母猪、砍猪场,抓住这个关键把产能储备好。”唐仁健说。
(一) 别以为这是标题党,我们先看一组数据: 全球水稻种植总面积约25亿亩,其中,中国4.55亿亩<[详情]
6月8日下午,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在国内首次选育成功的抗赤霉病、高抗白粉病的“双抗”高产新品种—<[详情]
1、选种和种子处理 种子选择要以通过农业部门审定的优良品种为主,或者根据种植地区气候、土壤特性进行选<[详情]
2021年6月8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牵头,会同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发<[详情]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打好种业翻身仗”,再次明确了种业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同时也是全面实现乡村<[详情]
农林牧渔2021年第22周周报:修改《种子法》座谈会在京召开关注种业改革带来的投资机遇 1、继续重点<[详情]
近日,农业农村部部署开展2021年全国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对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严格品种管理和市场监管<[详情]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近日在海南省考察种业工作。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详情]
清明时分,海南阳光炽烈,空气中夹杂着咸湿气息。 85岁的程相文仍然保持早晨四点多钟醒来的习惯。戴上草帽,<[详情]